一个想学佛凡夫的疑问?

佛翻译过来是觉悟者的意思,觉悟的人,悟道者,这样理解对吗?
佛陀49年讲经说法,都是教育,讲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那么佛就是老师,是一个教育家,不是宗教。就像孔子教学类似。
教你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然后再普度众生,帮助别人。

佛经就是佛说过的话,就是教科书、课本,依法不依人,按照世尊的方法,努力去做,就行了吧!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

下面是疑问:
1、好像现在佛珠卖的很火,也不便宜,带佛珠是什么意思?

2、到寺庙烧香,磕头,求求佛菩萨保佑,真的有用吗?而且有的商业化的寺庙烧个香还要几千块钱。
佛不是只给你方法,让你自己保佑自己吗?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3、和尚出家人为什么要剃光头?头上还要点六个点,出家在家不都是一样吗?这不是起了分别心吗?

4、关于忍辱,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样是不是太懦弱了,要是在抗战期间像琉璃王灭释迦族一样,那中国早就亡国灭种了,对不对?

5、关于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经常听到学佛说这几个词,有几个能做到的?那不是石头泥巴都能吃了吗?你不吃就是产生了分别,那睡觉睡大河里不也是一样吗?那么世间善恶、男女……不是都是分别吗?不分别怎么生活?
春种、夏长、秋收、秋藏,不分别,那你冬天种,肯定不会长啊。

6、还有关于密宗,释迦摩尼佛肯定没有用此方法才成佛的啊!要男女双修,又极端,又会让大众误解,相信大慈大悲佛陀在世也不会让弟子们用此方法的吧?

7、为什么念经,抄经会有功德呢?佛经不是让我们开悟的工具吗?

8、还有关于念“南无阿弥陀佛”,相信各国的念的音都不一样吧,我看到一本书说念错了,就白念了,哪国的才是正确的?

9、光信佛没有吧!就算每天念佛菩萨的名号,不断恶修善,没有一点慈悲心,也能去净土?

10、为什么现在学佛有那么多的仪式、形式上的东西,佛陀在世,也没有这些东西啊?

11、另外现在的有些寺院出家人,都很有钱啊,住的又好,开着名车,还让大众供养着,佛陀在世、孔子在世也没有过如此生奢侈的生活。
又非常的傲慢,有钱,有权的人才能接触到,高高在上。我亲眼看到过,在上海东林寺。来的时候排场可大着呢,把附近的马路上的人都清干净,开道。吃素菜把整个酒店包下来,有他们自己一批厨师做仿荤菜。

12、人死了,念经超度为什么有用?自己这辈子造作的善恶因果,不是佛菩萨都不能都破坏困果吗?三恶道的习气为什么后面能生善道?那这样这辈子做恶,去世了让亲人或法师念经超度不就都生善道了吗?
13、佛菩萨既然没有一定的身像,那为什么要搞那么多画像,塑像呢?放一些水果、鲜花之类的、是供人恭敬、礼拜的吗?

自己刚接触佛法,知道是一门大智慧生命学问,但遇到很多的矛盾的地方和想不通的地方。
个人感觉佛的形象已经被电视、电影、各种媒体糟蹋的不像样了,变质了,一提到佛法就联想到电视、电影里面的“佛”。
现在的很多寺庙的和尚,都是职业的,还要很高的学历。
以上问题末学的疑问,一个想学习佛法的凡夫所提的,有什么不对不妥之处,还请大人们见谅!

1、佛珠本来的用处是记诵佛号诵经咒的遍数,而后发展成民间的护身用品,本来只是某些派别使用的,为的是某些修行方法而使用的随手工具,不一定所有信徒都这样,所以,可以不在乎这个问题。既然是这样的本来用途,那么自然可以不在乎是否贵重。但如果您有所谓什么东西更好、什么东西更有效等思维,那么就偏离佛法本意了。当您这样思维,或者别人这样去诱惑您的时候,那多数是社会骗子。
2、烧香,磕头,本意不是求佛菩萨保佑,而是进行对佛菩萨的功德的追念,而后表达自己对佛菩萨的恭敬、谦卑,以跪拜、放下身子来做一种心地的修行,不是求保佑和庇护的,而那些商业活动、动辄多少元的香火,不过是世间的游戏,所以,你可以在意也可以不在意,该谦卑的时候谦卑,该远离的时候远离。别上当。只要自己的心清净,没烧香也没有佛祖怪你,没跪拜也没有菩萨生气。

3、当代中国的僧侣已经废除在头顶烧戒疤的规矩了,所以你也可以不在乎。至于头发,佛祖在出家修行的时代,当时人的习俗如此,是避免心境干扰的一种方法,不仅是佛教。后来弟子们只是在模仿和纪念而已,似乎最多可以留一指的长度吧。所以,没剃头的只是没做出家弟子,但剃头的却也不见得就是佛祖的学生。
4、忍辱是忍自己的妄念,克制自我的嗔心烦恼,忍的是自以为的辱,不是不让你见世间事。对于世间,也有“随己所能,施与无畏”的话,希望深刻思考。比如说战争甚至打架,该抵抗的就要抵抗,但需要讲方法和策略,首先需要放弃无意义的争斗。站着等死是愚痴,不要命的上不知道为什么而斗的也是愚痴。
5、妄想是来自自己不清楚道理、不了解因缘关系而来的不如理的思维,以妄想为基础而有分别、有执着,但是正常思维、如理思维下,该有的分辨却不能舍弃,比如知道饭菜能吃、石头不能吃,这就是正常的如理的分辨,没事嚼石头玩,这就是愚痴。想,有正确,有错误,没说不让你想,而是说要正确的去想、去分辨。这就需要依据佛法的道理进行八正道之一的正思维。
6、佛祖教授的方法只是方向,当时的弟子有当时的领悟,后来的弟子有后来的发展,不能说都对,也不能说后来的都不正确。只要你懂得佛法的基本道理,自己就可以分辨出哪些可能有问题,哪些有道理。从“理性”上说,密宗也是佛法,也有其道理。但如何在理的基础上去实践,得需要先掌握正确的“理”才可以继续说,如果自己尚不能说理解这个理,那么姑且搁置吧。
7、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说的是边抄边思考,得往心里去,才会有所得。不是说某些经咒就是保险柜的密码锁,得核对好数字才打的开。抄、诵的表现是福德,表明你的皈依心、认真心,学校里的老师不是也喜欢认真抄写笔记的学生吗?但真正的功德在于才这些抄和诵的功课中得到什么。
8、无论怎么念,都是从心念,念的对不对,都没有关系。你是因为自己有需要还是因为做给别人看?佛菩萨是从心去沟通的,哪怕当你认为“混蛋”一词音代表的就是佛号,那这就是佛号,是你自己心中的佛号。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
9、真正的佛法不是求往生净土,而是求自性的净土、自心的净土。怎样修自心、识得自性,那就是各种不同的方法了。慈悲、忍辱等,都是工具和道路,识别善恶,是使用工具和走上道路时得到的风景。
10、这些仪式,和前面也是纪念和表现手法,你可以在乎可以不在乎,但不在乎的前提是你得从心里懂得这些行为的目的什么。
11、僧人,不能简单看是不是剃过头,寺庙,不能简单看是不是有其名。很多时候都是风景区的风景,但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心中去认真分辨,要为自己去修行而不是为别人演戏。真能这样想,那么就不在乎自己是不是需要容入其中了。而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仪式和宗教活动,有的有意义,有的没意义,有意义的自己随喜一下,无意义的事自己远离一些,如此而已。
12、那些超度的事也是佛教的表现而不是佛法的表达,是随顺众生需要的仪式,当自己不需要的时候就真的不需要了。但是不要管别人应该怎么样,那些活动很多已经成为民俗,就跟我们过年放炮仗一样,无所谓有没有意义,仅仅是民俗罢了。
13、神像也是一种寄托,正确思维的时候是纪念,错误思维时就成了偶像了。还是看你自己怎么如理分辨。早些时候弟子们想纪念师父,可是没有照相机、没有照片,可不得画个图、捏个人吗?但这些塑像真的就是佛吗?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看你怎么思维。那些只是符号,但符号有符号的价值,比如当你看到一个句号,你就能知道这句话已经说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4

    佛珠没有特殊的意思,是后来发展的产物。

    如果有用,也是因为你的功德而成就的。

    剃光头是戒律,佛陀在世时规定佛教出家人头发不能超过二指宽的长度,所以为了避免超过规定,就剃光。在头上烧的点是戒疤,是中国特色、后来发展起来的东西。在家和出家不是分别心的问题,区别非常大——在家人只有5戒,最多短时间受8戒,而出家人要受具足戒,其中的功德差别不是一点两点。

    琉璃王灭释迦族既是释迦族恶业成熟的结果,琉璃王和他的手下也因此造作恶业,会在将来成熟。战争固然是受害者一方恶业的成熟,同时也是加害者一方恶业的开始。

    放下分别、妄想、执着这类的说法在大乘佛教的思想里比较盛行,而且有绝对化、普遍化的倾向。事实上不是绝对、不加区分地放下,而是根据自己的体验,一点一点地剥离开与修行无关的东西。这些从自己心里被剔除出去的东西,就是妄想,这些妄想是不加区分的。譬如:对钱财、权力、饮食、豪华住所的渴望,在慢慢地被去掉之后,那么有没有钱、有没有权力、饮食好坏、住所的好坏则变得没有区别。所以不分别是在修行者的精神世界里发生的变化。

    密宗是佛灭千年以后受到其他多种宗教的干扰、融合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派系,与佛所教相去甚远。

    念经、抄经有功德,也是大乘佛教的思想。如果你去读巴利佛经,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实际上语言不是制约佛教的要素,所以读音并不重要。对读音的重视也源自于大乘佛教中倾向神秘主义、强调咒语读音准确性的教派,这些也都是佛灭至少500年以后才发展出来的东西。

    大乘佛教强调信愿行,而南传佛教从理论上则不需要“信”,所以你的这个问题只能在大乘佛教的范围内回答。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基本的礼仪,为了保持这些礼仪和对佛、法、僧的尊敬,以及对戒律和传统的保守,所有佛教教派都保留了一定的仪式,只是繁简不同。在近代强调简化仪式、注重实修的风气,是从缅甸的马哈希开始的。

    这种现象违反了戒律。读一下戒律就知道这些僧人所作所为不如法,理论上他们早就应当被逐出僧团,所以他们不再具有戒德,也不再是真正的僧宝。

    同样,超度念经也是大乘佛教的思想;但是就改变因果来说,这种思想的起源是源自于佛陀在世时期的很多记载,即供养佛陀和僧团能获得巨大的功德,这种自己所得的功德能改变自己的因果。这种记载被推而广之,才有了让人觉得“佛和菩萨能扭转因果”这样的错觉。

    塑立佛像的传统从最早开始就存在,也并不违反戒律。供奉花和水果则是供养的意思,对佛像供养这种行为也只在大乘佛教盛行。


我的回答是从比较保守的南传佛教出发而得,意在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你另一种答案。

最后,学佛的时候请不要盲从,而是最好像佛陀建议的那样保持“中道”,要尝试摆脱自己原来固有的思维定势和意识形态,也不要盲目地接受新学的东西。保持中立才能让你的思考更有价值,看得更加清楚。

追问

谢谢老师的建议,很中肯。

第2个回答  2013-09-23
1,佛珠卖的很火,是文化,文玩范畴。就像古代佩戴玉佩,象征君子一样;
2,烧香,磕头。对镜非常殊胜,表达对诸佛的感激。从修行上,可以圆满六度。例如,如果发心是为了众生离苦得乐,就是发心清净。对世人来说这是方便法,虽然现在因为种种原因,表现出一些弊端,但是也要根据情况来分析。
3,六点,是戒疤,点越多说明持的戒越多。这是释迦摩尼亲自开示的,律藏相关的书籍,会专门介绍这个事情。
光头,简单来说,只要不用担心发型好不好看了,减少不少的烦恼。
4,举例来说,如果打一巴掌,给500万美元,有愿意挨打不?一般来说很多人会愿意。从佛法的见地来说,忍辱,可以作为解脱烦恼的因,这个价值,是超过500万美元无数倍的,因为可以从无数轮回中获得解脱,而500万只有这一世,也带不走,是有限的短暂的,最多百年的快乐。
5,佛法一般都有两种见地,世俗的和胜意的。世俗的角度来说,承认“人”有;胜意的角度,否定的是对“人”有的执著,误解是认为佛法否定的是“人”有。世人常把空,简单的理解为无的对立面。所以佛教的态度来说,世间善恶,男女,从来没否认这一点。否认的是执著。
6,密宗的问题。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说,不知道了解多少密宗,出来说这样的话。把佛法千百万文字中提出来一部分来否定,是否和小报记者无疑?佛陀说的任何法都是有缘起的,也就是说有环境、时间、说法的对象,说法的目的。请自己考察一下这些诽谤密宗说法的出处,完整的了解事实的真相。
7,念经的功德,有很多大德的开示。简单讲:无论你哪一世听闻了一句经文,就和佛法结了缘,可能这一世你无法成就,但是最终你会成就。
8,佛陀的神通中有一种,可以用各种语言来说法,对鱼就说鱼的语言;不用担心语言的发音,只要发心清净,佛都能够听到。否则方言版的阿弥陀佛岂不是也无法成就。尽量要准确。
9,信是最难的,因为世人被愚痴、无明所阻碍;另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因缘,无数大德有明确开示,念阿弥陀佛名号,可以去净土。
10,仪式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中国人特别喜欢仪式。这也导致一些情况下,仪式确实喧宾夺主了,但也不能完全否认仪式的作用。
11,谁说的佛陀就要吃糠咽菜呢?佛在世的时候,维摩诘居士是富翁(大乘思想几乎因他而来),阿育王是国王(建立了无数佛塔)。
任何事情不可能通过一个表面现象来判断出是非。佛教历史上很多大德都是随从数百,甚至数千的也有,佛经云,于一尘中尘书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12,首先,超度是很难的,非常难。其次,对于业果,大乘和小乘,有不同说法。小乘认为必然受报。大乘认为,是可以阻止的,就像种子,如果不给水,是可以阻止生长的。但是不到一定程度无法消灭种子。即使超度,也是起到助缘的作用,是否生效,还看自己。
13,首先,佛菩萨既然没有一定的身像,从哪里说起?从世间的角度说,释迦摩尼佛又明确的出生日期、所在年代、死亡日期。从出世间的角度说,无非是一种寓意,一种表示,便于世人了解。
放一些水果、鲜花之类的。佛不需要这些东西;可以除去人自身的吝啬习气,培养布施的习惯,等等。

14,学历问题。依法不依人,如果他宣说的有道理、与学历无关;人类的东西发展,总归是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但是不能全盘否定,要公证客观的看待。

找善知识依止吧,否则要走很多弯路。
这些都是我个人的分别念,不代表佛法是这样的,如要了解佛法真相,请像验证金子一样验证它。
愿文殊菩萨加持你,早日离苦得乐。
第3个回答  2013-09-24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第4个回答  2013-09-23
1.佛珠本身是为了记数,但是由于材料的不同,形成文化价值,价格差距属人为炒作,非佛教导致;2.到寺庙烧香,属于对先师的纪念和尊敬,如带有目的,则是个人行为,3.剃头是为了区别于世俗人,当时古印度对于头发非常重视,所以剃发是一个决断,烧戒疤是因为中国古代和尚不上税,有些人利用这一点剃头逃税,晚上穿上俗衣行俗事,不易辨别,为了便于管理,产生了戒疤,度牒这些个手续,不过由于烧戒疤属残害身体,属佛所不为,已经被取替,不再实行,这是绝对的中国发明,说什么佛祖也提过纯属胡扯;4.和基督教宣扬的打左右脸一样,不是宣扬不抵抗,而是提倡理智对待;5.这些概念要求大家不执著,自然对待,不硬来,慢慢体会就会突破表面,了解其意思;6.密宗所修行的东西,大部分同其他佛教宗派一样,有极少数流派会采用双休等方式,不要以偏概全,不过总是强调双休者,则是别有用心,也同密宗有冲突,可以报警;7.抄经念经无功德,但是有助于记忆和理解;8.所谓念佛三味,要求的的诚心念诵,哪怕你念馒头,只要是心静,虔诚,也可以起到作用;9.修行是修自己,自欺欺人当然无用,不要搭理念佛作恶之人;10.宗教形成后,自然有一些仪轨,你不执行也可以;11.和尚不是神,是期望超凡脱俗的团体,但是如果做不到,就和俗人一样,大量和尚是商人,以此牟利,穿僧衣不见得就是僧人;12.对于死者的超度,则是华夏民族基本信仰的残留,是一种基本无碍的妥协,不要抵制,看做对逝者的纪念就行了,不要搞得太过火;13.佛教作为宗教形成后,广塑佛像,已成定局无法更改,你就看作对先师的纪念未尝不可,而且在艺术价值上还是非常值得的;至于僧人高学历,则是当今政府,僧人是由民政系统发放生活补助的,不再是随便就可以出家的了,在于国家管理要求,正规寺庙出家者必须是正规佛学院毕业的学僧,也是为了避免滥竽充数,但是毕竟都是人,每个人的目的不同,导致行为不同,于今社会经济为主,有人希望利用寺庙发财,你也挡不住,尽量远离这类人罢了,再之,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一样的道理,是俗人想利用佛祖达到自我的私利,才导致有僧商市场,并不是单方面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