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应该把目标定在哪里呢?

设立这个目标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第1个回答  2020-08-20
学佛应该把目标定在自我修行 自我约束 自我进步 超脱凡人的思维
第2个回答  2020-08-20
学佛修心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答案: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具体说修到什么程度才能往生极乐,怎样的修法才能往生极乐?如果没修那么好,会怎么样?很多人可能就不能解答了。实际上往生极乐是个非常崇高的目标,所以也就不是那么容易修得到。用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来讲,人在过世的时候都要经过一个考核,去di 府地 y u也好,上升天界也好,往生极乐也好,都要过一场考评。学佛修心就像我们准备考大学,往生极乐就像要考进世界顶级大学:哈佛或牛津,就大多数人而言,这个难度系数太高。比较现实的目标是国内名牌大学、国家普通大学和省会大学,也就是天界、阿修罗道及人界。所以我们学佛修心就要心想着最高标准,眼睛盯着现实的目标——天界。天界上得越高,留在天界的时间就越长;越接近人界,下来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我们每人都要力争上游。

人为什么多在人界以下轮hu i?
究竟天界或地府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实际上人间就是各界的一个缩影,自己周围所有人的生活综合起来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大藏经》:有的人身居高位,呼风唤雨,有的春风得意,一帆风顺,像生活在天上;有的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阿修罗道的典型风格;而大多数人关心的是柴米油盐,没有大喜大悲,普通人的生活;还有人病痛缠身,历尽磨难,或又惨遇天z ai 人祸,一幅di 狱惨象……所以不言而喻,天界才是我们的目标。

既然人间的生活如同考大学,那考试的内容就要统一。也就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有资格坐在考场里。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就要知道什么资格可以参加上天界的考试,考评的内容是什么。在说明这点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人之所以在人界,是什么羁绊着我们。

由于往生今世的所作所为,每个人灵 hun上都有nie 障,都有福报,区别仅仅在于多少而已。每个nie障,每个福报自它形成之刻起,一端连着你自己,另一端连着缘。形象地讲,孽障发出的是黑丝产生的是阻力,连着的是你所欠债之人,也就是债主;福报则是白丝,产生的是助力,来自欠你的人,这就是业力。孽 zhang或福报越大,丝就越粗,相应的阻力或助力也就是越大。在未出生时,与这张网连着的父母就开始还债,出生后连着的是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上学后,又加上同学老师,然后就是朋友、夫妻、子女、工作同事等等,逐一地还债或讨债,这张网就是尘丝之网——尘网。我们人的灵 hun就束缚在这个尘网的中央,受着尘缘的牵制,它左右着前进的方向,从而造成了一个人命运的高低起伏。我们每天都在这生命的时时刻刻制造着或接收着新的缘分,缘由心起,身口意是nie 障的源头,动一个坏念头,干一件坏事,骂一次人,都产生了新的nie 障,也就把身上的网编织得更密。
只要缘未了,那么这份牵扯就摆脱不掉,就不能得到解脱。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尘缘未了”一说,既然未了,就还要转 shi 重新再投胎。如果一个人任凭着这张网摆布,不知道如何斩断尘丝,那么累世中,还了旧债,惹新债,越积越多,最后只能在尘世中沉浮,随波逐流,饱受命运之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之所以在人间地府,甚至di 狱这个小圈子里转,不能进入天界的原因。因为尘网上的每一根丝就是一份因果,遵循着因果定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斩断它,所以靠别人的帮助想脱离尘网是不可能的。佛法深刻地揭示了因果定律的运行法则,揭示了自主地消掉孽缘摆脱尘网的不二法门,所以佛法教给我们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尘网中摆脱出来的方法。因果定律不单只是“有因必有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份因果只能以另一份因果去改变”。正是因为这第二点,只要我们学佛修心,依教奉行,佛菩萨以无比的慈悲将这作为一份因果记作我们的功德来消掉孽 zhang的因果。从这点来说,“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真实不虚。

怎样才能上天界?
学佛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斩断尘丝,如何还清旧债,如何避免欠下新债,还债就是消孽 障;不添新的孽缘,只能靠修心修行,那么怎样才能不惹新的善缘呢?难道我们不能做善事吗?这就涉及到善事和功德的区别,当我们在菩萨面前发心行善之后,善行会记为功德,因为你已经得到了回报——功德,而且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中并不期望得到回报,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你也就不会结成这个善缘,也就没有尘丝。

不同的法门,尽管消孽障的方式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以功德来消孽障。很多人以为只有“遁入空门”才能斩断尘丝,实际上光是剃度,并不改变什么,所有的孽缘都还存在。只是“遁入空门”之人守戒律,勤修行,积功德,才能逐渐地以功德消孽缘,从而摆脱尘网,关键还在功德。“遁入空门”的不同在于从迈入空门之刻起,如果能守戒律,将不再“惹尘埃”,他原来的尘网上不会再生新的尘丝。

通过学佛修行,还了尘债了断尘缘,我们就取得了参加考试的资格,可以参加不同层次天界的接收考试,根据考试的结果进入不同的天界。为了考出好成绩我们要了解考题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功德和境界。
功德是修行的结果,境界是修心的成绩。修行和修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修行是修心的手段,反过来通过修行的过程,得到更多的感悟,又进一步提高了心的境界。修心是修行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起点,心的境界提高了,发的心愿也就更大,又可以提高修行的质量。举个特殊例子,如果一个人因为机缘巧合做了大功德,救了一船人的命,他的福报会很大,但因为没有修心,脾气暴躁,为人贪婪,所以他还是不能上天界。

功德和境界是考核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因此佛法在围绕这两个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如何提升这两项指标给予了大量的讲解,对形形色色的障碍、误区、羁绊和如何克服心魔等做了详尽的解释并具体指导。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还提供了如何准备考试的方法。例如梦考,就是帮助我们确定自己修行的程度,调整修行的方向。由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缘分的羁绊也不同,有的人留恋荣华富贵,有的人“只要能让他回到我身边,让我做什么都行”,有的人舍不下亲情,还有的人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一切自以为是极其重要的事情。有的人念经时思绪如柳絮,有的人很容易定下心。有的人修行多年,仍悟不通“为什么我就是这么不顺”。有的人单凭念经数十年就能往生极乐,有的人即使剃度两世也还在人间受苦,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尘缘是不容易了断的,学佛修心也不仅仅只是念念经做做善事,“悟”是关键,得“智慧”是修功德和修心的目的,而开了智慧,又能更好地迎接修心路上的新的考验,做更大的功德。
第3个回答  2020-08-20
当然是了生脱死。
第4个回答  2020-08-20

因为人的要求是无限的,人的欲望也是无止境的,为了某种现实的目的而学佛虽然看似合理,但是这样的学佛法是永远没有完的,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仍然没有掌握佛教的真谛,因为佛教是反对学佛的人有执著心,为了某种利益或目的而学佛,在佛教看来仍然是一种执着。

  在佛家看来,学佛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通过学佛的过程,掌握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

  了生死、断烦恼在佛教看来是一件人生大事,这是因为世俗之人老是追求金钱、名利、感情等等,始终无法脱离充满烦恼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还是无法和生活态度对其影响形体并论。如果能具备一种断除烦恼、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就可了断生死,到达自由自在的境界。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曾经苦行六年,最后终于悟出苦行无益,于是他改正自己修行的方法,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并创立了佛教。

现在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心态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精神世界,成为当前人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好的生活质量和好的心态是相辅相成的,人人都有好生活与好的心态,和谐社会就真正实现了。

  生活有时就像参禅领悟,大死一番,方能大活,彻底打破小我桎梏,方能领受真我的大机大用。当超越了“未明”与“已明”大事以后,人生就从不自在状态进入一个“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始终处在一个自由自在的逍遥自适的环境。只有到达了这一境界的人,才最终摆脱了物质生活的束缚,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这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