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问题

学佛半年以来,有很多收获和领悟也有很多困惑,心里状态也是起伏不定,放生让我基本上戒掉了邪淫,可后来又控制不了,每次都是控制段时间又犯然后在重新开始,学了怎么久了好象自己变得冷漠了.以前经常打电话回家心里想着父母,可现在越来越没有这样的想法了,和父母说话也变得冷淡,是我自己迷失了自己还是学偏了?我一直希望在3,5年内早日往生,把功德也是回向了自己希望自己早日成佛回来在度众生.剩下的寿命我都不要了,我要亲自让父母亲人知道佛法的真实利益.这样的心态对吗?请师兄们开示.阿弥陀佛.

学佛也需要看学的什么内容,如何悟入其道的,这因人、因师而有所差异,所以不能说你是否学偏。但若以我的理解来看,可能有些问题你没有想透。

先说克服邪淫的问题吧,我不知道你所说的“戒掉了邪淫,可后来又控制不了,每次都是控制段时间又犯然后在重新开始”是什么样的邪淫。首先,如果是正常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见色(特指异性的色)起心动念,都是正常的反映,是你以前生活的无明烦恼引起的积习,只要想法没落到实处,没有实行就是没有作“业”,也就没有什么作为的后果,就不算犯戒。邪淫戒的关键是邪字,非正常的异性关系、生活行为等才是犯戒,家庭生活、夫妻生活也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的是不贪。所以我相信只要自己断绝贪、嗔、痴、慢、疑等无明妄念的引诱,慢慢就会好转,但如果自己不再经常思维自己的行为方式,而是漫不经心去生活,那旧有的业缘还会找上你。无明烦恼引起的积习,以前不如法生活的行为作的业果,都是业行的助缘,万事除了有因,还需要有缘,才会有果,我们学习佛法就是为了悟解自己以前的错误和贪执,时时提醒自己改变积累的习性,就会渐渐减少自己以前业行的积习的影响,也就渐渐减少错误行为和思想。

再说学佛是否会学到冷漠吧。佛法是慈悲的,慈悲就是由己及他,关心别人,尊重别人,而自己的父母亲人当然更应如此,毕竟是他们生养的艰辛和疲劳才使你能够成长,能够思维,能够做事,怎能不报恩情呢?因此要做到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对于其他领导、同事、亲戚、邻里,甚至路人,也应该热心帮助,把佛法的慈悲和智慧行动在生活中,这才是学佛的意义,这又比放生之类行为难做的多,可是有价值的多,因为由己可以及人,以自己的慈悲爱心和五戒十善为表率,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学佛法的后果。《法句经》“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未领悟佛法的真谛,未能消除自己的业障,又如何往生呢?又能往到何处呢?怀有贪得、嫉妒、逃避、恐惧等种种心理,依然是旧业未果,新业又生,不过是重回轮回而已,何谈解脱?以种种脱离出世的心态来生活学习,可能是错误的思维吧。所以人的生命是我们实现自我解脱的道场,社会的存在是我们实现自我觉悟的道场。没有意义的所谓解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所谓的回向也是没有价值。你的家人更需要现实的你,而不是回忆和思念中的你,所以你若以你的寿命去增加他们的孤独时间,不是一种伤害吗?父母亲人和朋友是否“了解佛法的真实利益”就在你自己的行为啊。

我以为,以你现在的思维和行为,尚未有更多的功德,以你的善心可能并未发展出善行,善果,所以还是继续学习,并且去实践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3
我觉得师兄您的情况,和我某程度有点像,大家分享一下修行经验,希望藉此,同修们能够互相扶持着,走到往生那一天。

我现在的情况,是觉得在修行路上,有领悟,有困惑是正常的,我们都是六道凡夫,自然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地藏经》云),等觉菩萨还会做错事,因为他还有一品生相无名没破,完全不做错事的只有究竟圆满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之类)。

所以,现在身上还有错是正常的,能每天自我反省,然后逐步改正就好,然而无量劫来的习气,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改好,不需要因此而觉得灰心丧气,如果灰心丧气这就和学佛的宗旨违背了,学佛是要我们越学人越好,对身边的人比以前更好,生命比以前更加积极。

其实学习嘛,总会有个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我修行一段时间之后,总有个想法,希望自己很快就做到净空法师讲经说的种种境界,其实现在想起来,有点犯了现代人没耐心的毛病,什么都想短平快,所以其实世尊才要我们有忍辱(耐心),明白和我们说了,一切法得成于忍(《般若经》云),净空法师也多次强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说明了,我们当然不应该懈怠懒散,是要精进,但是也要有耐心,要懂得长时间去用功,才能成就。

就是要长时间都保持乐观、积极的修行生活状态。

在《观无量寿经》中,佛没教念佛之前,先教“净业三福”,说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净业三福开头一句就是:孝养父母。没有敬业三福,就是没有基础,念佛就是空中楼阁。

佛之一道,基础在孝,所以对父母,决定是要好的,学佛之后,应该比学佛之前更加好。

所谓要放下万缘,不是对人冷漠。情感上的热情或者冷漠,都是情执,修行当然希望能够开智慧。学佛一样,爱护所有人,对他们好,修行人明白道理,孝顺没有不足,但也不被情感遮蔽而溺爱。

越学佛,对父母越好,所谓随缘而不攀缘,也不避缘,希望能尽快往生是好,但是如果攀缘就过了,我们身边有自己的缘分,不应该避开。

想起来,我开始希望尽快往生,是有逃跑的心态,不是真的想为众生。但是我人都做不好的话,更遑论去极乐世界做佛?做菩萨?

当然,说起来已经比较难,做起来事情森罗万象,当然更不容易,修行,生活具体怎么才恰当?这个不是文字表相能够表达的了,需要自己真的如法精进修行,契入境界,才能懂得事情应该怎么做,生活应该怎么过。

多听听讲经开示是相当有用的提高方法。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地址 :港九龙尖沙咀汉口道39-41号怡达中心9楼至11楼

电话:(852)23147099 传真:(852)23141929

老法师现常住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每周五是学佛答问,同修们有修学上的疑问,可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系,发邮件、打电话都可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2-02
阿弥陀佛 看到你的提问,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来自于你对往生的不全面的理解。

首先,我们看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招生标准。
http://hi.baidu.com/%C4%BE%D2%EF/blog/item/9c83c618c8815d0134fa413c.html

只有上品上生才能生死自在,只是需要达到极高的念佛功夫。至少要一心念佛,没有二念。其他的八品都是要等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3---5年往生只是你自己的想法,和佛法不一致,
所以一切的问题就产生了。

变得冷漠 冷淡是学偏了,佛教最讲孝道,地藏菩萨就是榜样。能够自度还要想着度父母,让父母亲人知道佛法的真实利益。可是首先自己要做个明白人。才能给他人讲明白。能给父母送走往生,自己一定会往生成功的。

学佛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 一切不执著,自然快乐轻松。

利益一切众生,但不执着于善心善行 随缘 念佛。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佛教中的慈、悲、喜、舍四个字的含义分别是给人带来快乐、帮助别人摆脱痛苦、对别人的成就随喜赞叹,舍一是布施,二是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人。慈、悲、喜、舍是佛教精神!

在佛教中呢,有一“四梵住”的修法,名曰:慈悲喜舍!!

所谓慈,是慈爱,如母爱子,真心的希望能给予别人快乐。
所谓悲,是悲心,看到别人痛苦,如同身受,真心希望能够提供救助。
所谓喜,是欢喜。看到别人幸福,真心的为之高兴,真心的为之祝福。
所谓舍,是平等。是舍弃一切的贪爱和憎恨,冤亲平等,同样爱护~!

说到慈悲,其代表应该是观音菩萨吧~。她平等的爱护着每一个人。。。所以大家都喜欢她,无论佛教的,道教的,有信仰的,无信仰的~!!

应该从现在起,尽力 “亲切自然的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因为我高兴了,所以别人看到我会高兴,
因为我亲切了,所以别人愿意接近我。

那么,从今天起,
愿我能每天带着微笑去生活,去说话~!!
愿我能每天带着爱心去生活,去说话~!!

我也念佛求生净土,帮助父母念佛,对一切人事物不执著,随缘度日。

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2008-12-03
我觉得这样不好。首先说你有父母,佛教把孝道放在第一位,你应该孝敬父母。尽你自己应尽的义务。另外,学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是对的,但我认为一个佛弟子应该服务大众,利益众生。你光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感觉是不对的。另外,你怎么能证明你将来能往生极乐世界,要是去不了怎么办?想过你父母的感受吗?建议你多多读诵地藏经,这是一部大孝经。你自己真正改善了,越来越好后,你的亲人都会看到你的变化,也就知道学佛的好处了。努力。
第4个回答  2008-12-03
学佛改变了你这是显然的,你把因缘看得淡了,连命都不要了,这就是把生命的源给抛下了,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想着父母呢,因缘法不讲虚的,佛讲源头不灭,缘才能起作用,有机会来了才会想起打电话回家看父母。一般人没那么多时间回家的,忙于工作吗,心里还会想念的。所以学佛的人不能连一般人都不如,否则即便不说偏了,也是不成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