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消费行为让你觉得受到了明明白白的欺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16
平时生活中很多消费行为都让我觉得明明白白的受到了欺骗,例如菜市场小贩缺斤少两,电商平台的对商品夸大宣传,以及运营商的各种手机套餐陷进,买的流量包明明没用完,可是第二个月却给你强制清零了,这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好比你去商店买一袋米,商店规定你这袋米必须月底吃完,到了月底你没吃完,商店把你剩下的米强制拿走,这样的强盗逻辑思维也只有那些通讯运营商能想得出来,以上诸多事情都让我觉得受到了明明白白的欺骗!
第2个回答  2022-03-16
首先一个就是上了今年3.15晚会的医美行业。在成为精致女性的路上,爱美女生们前仆后继。

但与此同时,抓住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猛薅的智商税产品,可谓层出不穷。

塑身衣、减肥药、缩阴手术、乳房按摩……这些大名鼎鼎的网红产品,你中招了几个?

塑身衣,塑的是身材还是flag?
“调整胸外扩,缓解腋副乳”

“提臀收小腹,紧致大腿肉”

这些口号熟悉吗?

在许多女生看来,塑身衣就像《灰姑娘》里的仙女棒,轻轻一扣,小肚子能消失,自己则变成前凸后翘的迪士尼公主。 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医美市场以每年超过20%的规模扩张着。但实际上90%以上都是不合法不合规的需要交智商税的玩意但那些女性还是前赴后继的前进中。2.三价银离子消毒喷雾。这种产品声称,杀菌效率是酒精的60000倍,同时具备长久抑菌和抗病毒作用。一喷即成膜,和口罩搭配使用,喷于口罩内外侧,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喷口鼻。只要在产品中加入普罗大众听不懂的化学元素,就一定能营造出一种高端科技感。科学松鼠会会员、清华大学化学博士孙亚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见到真正与三价银离子相关的产品。银离子确实有一定的抑菌、杀菌效果,但病毒与细菌不同,杀菌并不等同于能够杀灭病毒。目前,尚无权威机构证实银离子对新冠病毒的作用。3.电子香烟,为什么把电子香烟放在这里呢因为这就是披着科技外衣的卖烟公司。而且还把国家欺骗的不要不要的,不过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现在已经给打压的不行不行了。不过最近电子香烟都在做最后的疯狂~涨价,不过市场反响居然是接受的。4.空气消毒机
有很多商家卖一种叫做“空气消毒机”的产品,从100多到上千元不等。如今雾霾已经“过气”了,这些消毒剂便声称能够除菌除病毒,保护家人健康、避免感染。不过,空气消毒机和此前防雾霾的空气净化器又有什么区别呢?上海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空气消毒机?空气净化器?看上去差不多嘛》一文中介绍,空气消毒机主要是针对空气中的自然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空气消毒机,比如臭氧消毒机和使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的机器在运行时产生的化学成分大量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消毒机运行时室内应为无人状态,人员必须远离现场,等机器运行结束后一段时间再进入。一般不建议在预防性空气消毒时采用,应是以开窗通风为主。以上五点都是赤裸裸的智商税但大家居然是能接受的。
第3个回答  2022-03-16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销售搀杂、搀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谎称是正品;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不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标记销售商品;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对商品做虚假宣传;骗取消费者预付款;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预约条件提供商品;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有关规定的内容
第十九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法律、行政法规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依法设立,不得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第二十一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必须依法按照有关标准,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或者认证证明。
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对准许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要求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的资格。
第4个回答  2022-03-16
排第一位的,必须是衣服类4件或者5件打折。之前的双十一虽然也会这样,但基本是2件几折,3件几折。今年很多变成了3件是起步价,很多要求4件、5件的。我双十一之前给孩子买了羽绒服,用券很划算。双十一,单件价格比之前买的还贵,除非一次买五件可以打六折,才比双十一之前买的便宜20左右。关键如果为了便宜这20,我要凑单买一堆并不怎么需要的。有很多会为了凑单先买再退,我一般奔着方便原则,基本都是勉强买些并不特别需要的凑够打折数量,买回来不再退了。之前的双十一,2、3件起步的还可以拼一拼,今年一看要想大点的折扣动辄要3、4件起步。除了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要不就是凑单买了再退,大家都不方便。排第二位的就是有些商家合并付款后不允许修改地址。要知道双十一最大的优惠不是商家折扣(折扣和领券平时都有),而是跨店满减,如果不凑单,凑不到满减的金额,凑够了又只能默认一个地址。本来修改地址就是聊天框自动修改。偏偏有些商家,在双十一,把自动修改功能给取消了,强制不允许修改。不知道双十一什么时候变味成这样了,好好的打折直接给个最低价不好吗?
第5个回答  2022-03-16
洗脑”式推销。一些“推销人员”进店后,先不说卖啥东西、送啥货,而是东张西望,看你店里的货物都有啥,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才告诉店主他们有什么货物、量很大,价格比店主平时的进货价还要低;如果卖他们的货物达到一定数量,他们可以免费赠送冰柜,等等。总之就是像搞传销一样先给人“洗脑”,然后推销他们的产品,还说销售某商品达到多少金额可以兑换奖金或兑换同价位的其他产品。

如果你相信了他们的话,他们又会开始推销小食品,比如泡泡糖、棒棒糖、口香糖等,并说可以先试卖,卖不了能换货。这时,我们如果注意查看他们的产品,就会发现它们不仅不是正宗厂家生产,而且价格虚高。

“请客”抽奖。有的骗子会打着请客的名义欺骗店主。他们惯用的说法是:“我们是某大超市招商人员。过几天××饭店要请客,订不订他们的货物无所谓,只要拿着他们给的请帖都可以去。如果订购他们的货物,年底还可以抽大奖……”看到店主有点相信了,他们会让店主挑选他们的货物来卖,订购一定数量的货物还有奖品。其实,他们的货物比店主平时订购的同类商品价格要高得多,所谓奖品,相当于店主自己掏钱买的。

“直销”假货。近几年,不时有到我店里推销剃须刀刀片的“业务员”,说是厂家直销,减少中间环节,让利零售户。时间长了,包装脏了或有损坏,可以换货。他们会每月前来查看一次销售情况,每次来都会奖一桶食用油,等等。其实这些产品的质量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好。

“免费”推广。一次,我在一位同行朋友的店里看到有个货架上放着很多某知名品牌的电池。朋友说:“这些电池是假的。我刚开始不知道,卖了几节后,就有顾客来找我投诉,说是假的。咱不能欺骗顾客啊,从此就不卖了,一直放在这里也算是一种警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