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消费行为让你觉得受到了明明白白的欺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16
洗脑”式推销。一些“推销人员”进店后,先不说卖啥东西、送啥货,而是东张西望,看你店里的货物都有啥,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才告诉店主他们有什么货物、量很大,价格比店主平时的进货价还要低;如果卖他们的货物达到一定数量,他们可以免费赠送冰柜,等等。总之就是像搞传销一样先给人“洗脑”,然后推销他们的产品,还说销售某商品达到多少金额可以兑换奖金或兑换同价位的其他产品。

如果你相信了他们的话,他们又会开始推销小食品,比如泡泡糖、棒棒糖、口香糖等,并说可以先试卖,卖不了能换货。这时,我们如果注意查看他们的产品,就会发现它们不仅不是正宗厂家生产,而且价格虚高。

“请客”抽奖。有的骗子会打着请客的名义欺骗店主。他们惯用的说法是:“我们是某大超市招商人员。过几天××饭店要请客,订不订他们的货物无所谓,只要拿着他们给的请帖都可以去。如果订购他们的货物,年底还可以抽大奖……”看到店主有点相信了,他们会让店主挑选他们的货物来卖,订购一定数量的货物还有奖品。其实,他们的货物比店主平时订购的同类商品价格要高得多,所谓奖品,相当于店主自己掏钱买的。

“直销”假货。近几年,不时有到我店里推销剃须刀刀片的“业务员”,说是厂家直销,减少中间环节,让利零售户。时间长了,包装脏了或有损坏,可以换货。他们会每月前来查看一次销售情况,每次来都会奖一桶食用油,等等。其实这些产品的质量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好。

“免费”推广。一次,我在一位同行朋友的店里看到有个货架上放着很多某知名品牌的电池。朋友说:“这些电池是假的。我刚开始不知道,卖了几节后,就有顾客来找我投诉,说是假的。咱不能欺骗顾客啊,从此就不卖了,一直放在这里也算是一种警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