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问题屡上热搜,让座到底是礼节还是风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8-29
如果年轻人多些自觉,少些自以为是,既不会产生纠纷,也不至于酿成如此悲剧,给自己惹麻烦。但是,不让座只是道德瑕疵,不该用拳头和巴掌解决。况且暴力也打不出让座自觉,可能还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没有规定必须给老人让座,只能通过道德来实现。任何时候,道德只能出现于人们的自由选择,只能产生于人们的主动担当。在让座问题上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道德的引导,人们就会只看见选择看不见责任,就会以权利作为冷漠的借口,接受自己的懈怠,认同社会的麻木,从而让自己处于一个缺少道德与温情的社会。 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群众树立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信念,不断提升百姓的城市教养,培养公共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一是可以建立道德影响社会行为的引导机制。基层通过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开展家庭孝道、社区公约、乡规民约等道德宣传教育,运用规范来调整人们的社会行为。二是开展法律宣传,培养群众法律意识,建设法治社会。一种良好社会风气培养,需要法律发挥作用,尤其是产生纠纷、权益被侵犯的时候更需要法律登场亮相。法律应该为道德兜底,触犯法律却必须付出代价。所以你可以在心里谴责未让座者,注意,真正的法治社会只能在心里谴责,因为你任何的道德讨伐都可能是对对方人格的侮辱,而毫无疑问,侮辱别人是需承担法律责任的。说到底,道德是一种自律,法律却是他律。你可以用法律来攻击别人,却不能用道德来要求对方。整个社会只有相互理解,只有从自我做起让美德传递,让这个社会不断向好、更加文明进步,才不会让冷漠凝结成冰,等自己老的那天才不会面对拒绝让座的寒意。
第2个回答  2019-08-29
让座是礼节。乘客买票上车,就是向公共客运公司购买服务,事实上构成客运服务合同。乘车时支付了相同的票款,就拥有相同的权利。只要乘车时买票了,就有资格坐(特殊座下面另行讨论)。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规定乘客在公交车上要给他人让座,给他人让座并不是必须的,更不能强制逼迫别人给你让座。在公交车上主动为需要得到帮助的特殊乘客让座,只能说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个人美德,而并不是社会公德,不必将此加诸于整个社会。每个人都必须让座这是一种道德胁迫,更是道德暴力。毕竟不可能完全强制,也不应该道德绑架。让座是礼貌,不让是常态,毕竟是先来后到。通常作为一个正常人,受过礼仪教育熏陶的,通常也会让座。但是强制让座太一刀切,反而不好。毕竟有很多特殊情况,并非常态旧观念中的老弱病残,并非看不出来就是不需要帮助或关爱的人。
第3个回答  2019-08-29
让座是一种自发的文明行为,而不是通过一方强烈要求,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绑架对方让座。一些大城市文明程度还是相对较高的,有让座排队礼让路人的良好社会风气,但我依然认为不能用这些作为衡量民族品质的标准,仓廪实而知礼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坐公交车时理应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这是文明的举动,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化程度。公交车是城市的窗口,从窗口外面看到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而相互礼让更是一种对文明的践行,所以,决定了公交车里发生的一切文明行为都是自愿的。在公交车里,让座是一种文明,而不是一种义务,这就决定,让座是一种自觉地行为,不是一种强制的行为,或者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我们的家中都有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要换位思考,为将来的自己争取地位,为社会的和谐风气付出贡献。
第4个回答  2019-08-29
最近这几年,让座问题炒得风火火,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蹦出来一顿热议。
其实,对于让座问题,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大家同乘一辆车,让是对你的同情,不让也无可厚非。
现在基本上公交车上都有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提示。弱病残孕,让是可以的。但老就不一样了。可以说,这些年闹出来的事,都是局限在老这个因素。这也导致了很多人说为老不尊。
其实要我说啊,现在年轻人的体质还不一定比那些要求让座的老年人强呢。广场上的大妈怕过谁?
让座,是一种情分,说一声谢谢累不着吧?不让,也许是对方不舒服呢?相互体谅,才是正道。在我眼里,这是一种礼节,而不是一种必须做到的风气。
第5个回答  2019-08-29
让座是礼节
让座行为毕竟不是一项法律义务,不具备强制性,因此,对于公交纠纷,还是要从道德约束的角度加以化解。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早在2000多年前,孔圣人就已制定出一套完备的人际交往准则。诸如“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礼,无以立”等人生箴言,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公交车上倘若能多些谦让、理解和包容,诸多的矛盾冲突本可避免。

用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要有一颗仁者之心。我们的所说所做、一言一行都应是内心最直白的表达,内存仁者之心,外行礼仪之举,知行合一、内外一体才是我们追求的道德境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