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胖东来薪资待遇图片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到一项“委屈奖”引起网友关注。那么设立员工委屈奖,你认为值得推广么?
我不支持胖东来公开设置“员工委屈奖补贴”,我也不支持员工受到委屈后忍气吞声。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个委屈奖可以视为一种员工的激励制度的创新。
用人单位想通过这种奖励机制,给予那些在职场上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却鲜有得到肯定的员工一种鼓励。以此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提高员工的工作士气和团队的凝聚力。
如果公司没有人关注员工所受到的委屈,那么员工可能就不愿意将自己的问题和不满公开表达,而是选择憋在心中或私下抱怨,这样长期积压下来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工作效率甚至员工离职。
可见“设立委屈奖”,也是公司的领导人想通过对员工的心理的保护,从而提高公司内部的工作效率的一种举措。“员工委屈奖”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慷慨的做法,但是实际上可能会导致很多次生问题出现。
首先,“委屈”传达出来的信息存在一定的负面意义。意味着在工作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需要以奖金形式给予补偿。
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该公司在某些方面无法给员工提供公平的劳动条件,或者可以说公司无法为员工所遭受到的委屈而伸张正义,正当地维护其合法的保护权益。
其次,这种奖励机制也容易引发员工之间的嫉妒和攀比心理。许多员工可能会开始寻找使用这个奖励的机会,给公司的管理工作增加难度,进而使工作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
最后,设立这个奖项,也会增加组织的管理成本。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对员工的受委屈的行为进行评估和投诉,再决定是否授予其奖励。无故增加了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给公司的管理工作带来负担。
作为一种员工关怀的举措,设立员工委屈奖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员工的不满情绪,但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因此,是否值得推广这种举措,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综上所述,设立员工委屈奖这种举措的价值和可行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果能够真正解决员工的问题,同时符合公司文化和员工期望,那么这种举措或许值得推广。但如果只是形式主义的表态,或者无法真正解决员工的问题,那么就不具备推广的价值。
在“加班文化”流行的当下,能保障员工的“休假权”,休假天数远超一般企业;关心员工的心理需求,理解服务行业从业者常受委屈的现实,并通过物质奖励予以弥补……这样的企业的确是一股清流,看到这张薪资待遇表,难怪很多网友的嘴角会流下羡慕的“泪水”——请问胖东来还招人吗?不挑岗位的那种。
委屈奖并非新鲜事。早些年,在服务行业就流行过一段时间,这种奖的设置是想传达企业遵循“顾客是上帝”的理念:顾客对,以顾客为准,顾客错了,也不鼓励员工与顾客争论对错。后来,这种奖衍生到了公共服务领域,体现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不管是市场服务,还是公共服务,比如某些地方的公交企业为司机设置委屈奖,有些地方的城管、路政等执法部门为执法队员设委屈奖。
服务行业发生纠纷是常态,“委屈奖”正是从人之常情出发,鼓励员工拿出更友善的态度,缓和服务过程的矛盾,可以有效安抚员工情绪,从而减少摩擦。从补贴力度上看,胖东来“委屈奖”最高达5000元的水平,恐怕算得上佼佼者。而这样的力度,也足以让员工感受到管理者的体贴。
当然,委屈奖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是有争议的。因为委屈的存在,有可能是不问“是非”的结果。服务双方人格平等、权利平等,理想中的服务环境应该是公平的、礼貌的、友善的,如果过于强调服务者要忍受委屈,甚至出现压制有理的一方,就有可能纵容无理的一方。所以,委屈奖可以设置,但它应该建立在公正处置的基础上,更应该建立在尊重被激励对象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