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应如何尊重和发挥约儿的主体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8
一、主题的提出、角色的选择,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角色游戏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由幼儿提出主题,这并不是说角色游戏不需要计划,教师也不需要备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不能认为安静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在主题确定上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相关的游戏材料。活动时可把与各主题有关的材料一一展出,让幼儿自己选择相对应的主题。依据主题的不同分组,分组后请幼儿讨论怎么玩并自行协商分配角色,教师只在场地划分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小朋友都熟悉“肯德基”西餐店,许多孩子喜欢去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可以为他们增设西餐厅的主题,收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西餐厅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角色的选择
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就已确定了角色,因为主题是按幼儿的意愿确定的,那么幼儿就一定喜欢这个角色,因此便不存在角色的分配,按幼儿自己的愿望选择角色即可。当然这里会存在一个矛盾:许多幼儿都想当一个角色怎么办?这个矛盾是在幼儿中产生的,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组织幼儿讨论该怎么办、或者让争执的人谈谈自己为什么想当这个角色,要怎样把这个角色当好、还可以多创设几个岗位、或以招聘的形式、或幼儿猜拳决定,方法很多。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二、为幼儿创设敢于发挥主体性的环境  
一些教师很怕开展角色游戏,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要为幼儿准备许多玩具。其实,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发动幼儿在平时收积一些废旧物品,在卫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将它们分类收藏,开展游戏时,需要的游戏材料由幼儿自己去废旧物品箱里去找、去替代。还记得我们小时侯玩角色游戏有多么的快乐与满足。那时,根本没有现成的玩具,一个瓶盖就是锅,在地上挖一个洞就是灶,摘几片小草就是菜,一把沙就是米……我们不也玩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吗?教师怎样提供材料?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操作工具、游戏道具、探索学具、娱乐玩具。幼儿在对材料的直接感知、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想出新的玩法。当幼儿对活动的材料感兴趣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首先,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具有丰富性。如我们可以集合老师、家长、幼儿的共同力量,收集大量的材料。大到水桶、纸箱、轮胎等,小到纽扣、石子、纸盒等,还有日常生活用品如杯子、刷子、报纸等,农村里的麦秆、稻草、种子等。将一切可用材料均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服务。其次,材料的低结构性。高档精美的玩具固然好,但是它们只能引起幼儿一时的兴趣。因为每一次都重复着一样的玩具,幼儿不再去思考、创造,渐渐地幼儿在游戏中有些机械地摆弄玩具。我们又如何丰富幼儿的经验,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呢?反而身边随处可见的低结构的材料,能够引发幼儿无穷无尽的思考。这些材料简单、多变、可替代,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会不停摆弄,主动探索学习。如:泡末、纸箱等,与幼儿共同设置游戏场地,例如“戏院游戏”,幼儿找来又宽又厚的积木,拼在一起成为舞台,找来由薄到厚的积木,摆成几排贴上纸,写上号数成为观众席,用一个纸箱坳进底部的纸皮成为售票的窗口,玩这个游戏的幼儿一个个干劲十足。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发展主动性。  
三、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模仿,培养创新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具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一旦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由的需要。他会努力去寻找一种由自己来控制事物发展的感觉,会去做平时想做而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以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对于幼儿来讲,他们不需要为生存而去工作,也尚未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去,因此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满足追求自由的愿望与需求,幼儿自身不断增长的愿望与能力同这一现状是矛盾着、冲突着的。为了缓和、调节这种矛盾并尽力消除由此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幼儿迫切需要投入到游戏中去,以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进行思考来开展游戏,教师则在幼儿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活动时的具体反映及时予以调整和启发,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08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学生的感受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树立尊重幼儿的意识

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有大量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影响,只喜欢儿童听话守纪律,不许儿童“乱说乱动”。正是这种观念,扼杀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有这样一个案例:吃好午饭后,孩子们都三三两两地在看书,突然一个小朋友大叫了起来,“老师,小蝌蚪在桌子上死掉了。”值班教师赶紧走了过去,大家七嘴八舌地告状:“某某把小蝌蚪捉到桌子上的”。只见老师用责备的目光投向犯错的孩子,孩子害怕地嘟哝着:“我看到小蝌蚪长出了两条腿,想看看它会不会跳……”教师没有继续听完孩子的解释,而是用严厉的口吻数落并责骂了孩子一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还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自由。通过学习《指南》,笔者深刻领悟到:《指南》要求我们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孩子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独特感受,只有在自主自愿的活动中,他们才能真正地感受、自然地表现以及自发地学习。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多关注一下孩子们那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表现,改变以往对幼儿说“不能这样”为“你想怎样”,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和理由表达出来。上述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腿,但它一离开水还会死呢?同时再请那个孩子说说他所看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引导他们观察、交流,充分尊重孩子,时刻关注他们,满足他们探究的心理。
第3个回答  2020-10-08
游戏,是幼儿内在需要的自主自发地活动,因为幼儿的主体性,可以在游戏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现在,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游戏活动贯穿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无论是集体教育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我们都遵循着“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组织,指导,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发展自主性、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那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呢? 一、了解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积极与否,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来源于兴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即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因此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注意观察幼儿在玩什么,用什么东西玩,从而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个性特征、产生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问题,我发现幼儿特别爱玩气球,对于有的气球为什么会飞到天上非常感兴趣,还讨论猜测,有的说是风吹走了,有的说是孙悟空施魔法了, 对于幼儿的表现,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围绕空气这一幼儿未知知识点进行收集资料,一起探讨,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空气的探索性游戏活动。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小实验,共同探讨空气的流动现象、空气的热胀冷缩,会飞的气球充的是氢气等等,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浓厚,十分投入,就连平时活动不积极的幼儿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俨然成了小小实验家,探索家,在自主实验和探索后,兴奋得将她们的自主发现告诉我。此时的幼儿已经真正成为了游戏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由此可见兴趣是主体作用发挥的源泉,也是主体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活动效果才是最好的。只有形成这样的学习过程,幼儿才会乐于尝试,敢于思考,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并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主体性的保证。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地与空间、材料相互作用的情景性活动,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的最直接因素之一,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取决于教师创设的环境,实践中我从三方面来进行操作。
(一)多样性的开辟游戏场地,室内室外都充分利用,室外的水池、沙地、草地,配备有农具、美工用具等材料,楼梯的过道有四季墙,小商店,宠物家,室内丰富的区域设置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幼儿能按照自己对环境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尽情享受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多样性的场地特征给幼儿无论在情感、认知还是动作,伙伴关系上都带来发展的良机。
(二)依据幼儿经验进行玩具投放。游戏是幼儿用运已有经验,使用玩具材料,实现自己愿望的过程,所以幼儿经验是教师投放玩具、材料的重要依据。幼儿年龄越小,持续同一游戏内容的时间越短,通常是这个玩一下,看见那个注意力马上就转移了,教师要能分析幼儿的认知经验、情感需求,从而提供适宜的玩具和材料。
(三)搭配投放各种玩具材料。玩法比较固定的形象玩具对幼儿游戏行为限制较多,例如玩具手机,它就是用来打电话的,如果我们能投放一些废旧物品,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展开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如投放的饮料瓶,幼儿可能会摆到商店,可能会制作玩偶,可能会打保龄球,可能会用去插花……总之孩子会有不同的自己的玩法,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倘若游戏环境始终保持原状,不但会造成幼儿游戏兴趣的减弱,更不利于他们主体性的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选择并操作实物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的创造力也是在不断选择和操作实物的活动中发展的,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起点。只有在创造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因此,游戏环境应以幼儿的兴趣和现实经验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开放性。只有当游戏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探索环境,并自觉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形成在某方面日益增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由此可见,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是培养主体性的保证。
三、建立开放的指导形式,体现幼儿主体性的重要条件。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现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僵化的、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趣味、指导方式和评价标准。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会”,成为今天我们看待幼儿游戏活动的新视角。开放的游戏指导方式,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孩子,认为不干预就是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而是应间接地进行指导,从而实现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发展价值。班里新添了几套电子积木,晨间游戏时,它成了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尤昊小朋友的思维很活跃,他不满足于电路图上提供的几种线路玩法,而是自己自由的组合。在这过程中,他发现电风扇直接插到电源上,它就会呼啦啦的转起来,而有的时候,用很多电极板连接,却怎么也不转。这时候,我和他共同探索操作,了解他这样拚线路图的想法, 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他通过实验比较获得认识,并适时的对他进行指导,让他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原理。他知道了转和不转的奥秘后,兴趣更加浓厚了,还经常向其他小朋友讲解其中的原理。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幼儿发展的核心是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幼儿快乐的游戏,是我们的努力的方向;让每一个幼儿快乐的成长,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将继续努力和探索,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拥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快乐的成长足迹。
第4个回答  2020-10-08
教育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教育教学研究 和秀梅 约3283字 摘 要: 科学的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性的作用。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逃尊重儿童的感受尊重儿童的选择鼓励学生的创造。 关键词: 教育 儿童 主体性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中教育的影响力更强大更具有决定性所以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教育是否能对儿童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关键在于教育注重教育的科学性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一、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为其服务的它们之间也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性的目标实现过程而教育仅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其特殊性恰恰表现于教育活动的目的设置、方法和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性认识为基础的因为它考虑到儿童发展的规律所以与同样能够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其他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和一般的社会人文地理条件相比较教育的影响力更强大更具有决定性。简言之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加速儿童身心发展的善良本意能否转化为现实除了受制于教育是否真实地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取决于教育工作者是否了解社会生活提供给学生的教育内容、方法等是否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需求从而使其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相一致即教育的科学性是减少儿童发展中儿童自我对环境反映的盲目性、歧意性的有效性保证。要做到教育的科学性应该把握四个方面:第一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第二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第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第四教育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但是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尤为重要因为授受教育也必须以学生主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往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被塑造的客体是外在于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教育目标的被动承载者。其结果忽视甚至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教育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尤为重要。 二、教育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主体”是指从事活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