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共济失调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表现的区别

如题所述

  小脑性共济失调可通过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
  感觉性共济失调即脊髓性共济失调。为脊髓后根后索病损造成深感觉障碍所引起。视觉可以代偿,因此龙伯征阳性,跟膝胫试验不稳准,同时伴有下肢位置觉、震动觉障碍。见于脊髓病变、周围神经质、弗利德里失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2

第2个回答  2019-05-21
这两个基本上差不多,但是治的话
同根同理。
第3个回答  2020-07-04
在中医上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统称为痿症,病位在脑但定位在肾,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所以导致共济失调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肾与脾胃是相互资助、相互依存的。
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而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之说法。bjrat001
健脑止萎汤则是北京仁爱堂中医门诊部对于共济失调有效的治疗方法,健脑止萎汤是由王常在大夫经过数十余年的研究以及实际临床经验根据每位共济失调患者具体病情一人一方采用几十味名贵中草药调配的特殊处方,纯中药汤剂。
第4个回答  2020-04-06
本病系遗传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显非外感之邪所侵,多为先天之本肾虚之故,且其临床以共济运动障碍为主,系筋、骨、肌肉之病。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病涉肝、脾、肾三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