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之疑问?

请问宇宙之中,有什么是超出因果律的呢。
无明的升起是否在因果之中。

问得好,末学节选些大德王骧陆的开示,能解师兄疑惑
无明者,暗也,迷也,觉则明矣。无明指暗钝之心,梵文名阿尾拉,即贪嗔痴疑慢邪见六大根本烦恼所合成,薰习缠缚,如烟之迷目失明。考名相,无明有四种五种乃至十五种之多,分之过细,反使行者疑为实有一无明,思有以破之。不知无明即是幻心妄执,非有实体,非同物之可破。若可破者,则破后尚有相在,如碗破,则有破碗碎片在。此则不然,以明与暗对,不能并立,明则不暗,暗则不明。又如暗室,见光则明,光去则暗,是以无明非可言破,当云灭。迷人转觉,迷灭觉现,即非迷人。如人入梦,不可谓醒,及至已醒,不可谓梦,以醒则梦灭也。梦又岂可一分一分破耶,是故开觉则无明灭,未觉前仍是无明,仍是生死,惟圣凡同一有念,幻心亦同起。所异者,凡夫不知幻心,不知觉照,缘境自缚,遂成为惑,造业受苦,落生死海。圣人知是幻心妙用,随起随空,渺无痕迹,幻境幻心,两不可得,故超登彼岸。吾人对境能无心,过而不留,于藏识中,种子空净,即不能成果,所谓生死种子断也。是以杀盗淫等身口七恶业肇始于贪嗔痴三意业,名曰三毒,此三毒,又始于藏识种子,此种子即系幻心执着,妄将外境攀缘入藏,积久养成。虽种子无量,不外立我、对人、相对三种。于是善恶顺逆,是非彼此,种种比量纷起以为因,贪嗔痴乃一切种子汇集所成以为缘,层层推进,至于杀盗淫,为集恶之大成,生死缠缚如轮以为果矣。若知一切是幻,于因地心境双空,即不攀缘入藏,内无种子,外无诸缘,安能起发。如造爆竹,中无火药,纵有引线,亦难炸发。至幻心之所以缘境引入者,实由迷惑不觉,认妄为真,冤枉上当,故曰无明。《楞伽经》云,无明为父爱为母,此言生死之根,一切种子所自发,故不可以不除灭之。
节选自王骧陆----《乙亥讲演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7
佛教的因果规律指的是因、缘、果相互生成、影响和转化的规律,也就是起因、变化的条件(缘)、造成的结果,而后因此结果生成新的因、缘、果。没有任何事可以超越因果规律。
佛法并不是说一切有什么第一因、原始因,而是说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佛法所说“无明是行(行为意愿)的根源,行是识(意识驱动)的根源,识是认识名色(世界)的根源,名色是由于六入(指身体与心理的感受器官),六入产生触(接触),触产生感受,受生起爱,爱产生占有索取,取的行为产生种种有(行为后果),有构成生老病死等等苦(苦恼、烦恼),而苦恼烦恼又成为无明的因,继续一个轮回。
第2个回答  2011-12-07
首先,理解因果的最大障碍是人的认知系统——人对这个世界所有预设的属性。就目前为止,另一个“人”心目中的“宇宙”指的会是什么呢?恐怕就是他的心智所居住的“世界”。
“任何事物都有原因,任何事物都有结果”,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开始,任何事物都有结局”……我觉得这只是心灵在反映心灵所使用的语言逻辑自身。
恐怕只有不受束缚完全自由的心智,不知道是否能了解所谓的因果,起码能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第3个回答  2011-12-07
世尊只是说,觉明为咎。
理论上推断,这似是无因无果,或者即因即果、非因非果的事情。
这只是我的感觉,当然我的理还没通,更谈不上明心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2-14
没有超越因果的 说它是业吧 佛能控制因果但是不能离开 就像我们生活在空气中 能用它 但是没有空气会死 无明是由于有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