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说明科举制度在唐朝和明清时期的历史作用

如题所述

隋唐:经过隋朝以及武则天的完善,科举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考试制度,为唐朝的人才选拔做出了较大贡献,它打破了绝对的阶级限制,为出身寒门的儒生书生指出一条晋身之路。扩大了统治基础,给唐王朝提供了一批精英人才,注意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明清的有很大不同,唐设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唐代科举考试的范围有多大。从经文到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而且,不仅考儒家的东西,还考道家的东西。
当时的考试范围非常广泛,要学的东西也非常多。所以人才也十分全面,是很好的制度,我们的高考也不过如此。
明清:明朝时,科举制度接近僵化,由于封建制度的衰弱所导致的中央高度集权使得太祖废除了一系列策论,时务等科目,又创建了八股文体,严禁评论时政,禁锢了书生的思想,重程朱理学,将考试范围缩小,也使考上来的书生很少有军事思想(当然除了个别牛人),也全是书呆子,后来的东林党几乎全是这种人(除了个汪文言)。清朝更甚,清朝大兴文字狱,清圣祖玄烨也干过这种事情(当然不包括康熙初年四大臣兴起的明史案以及各种大案,其中金圣叹就被杀,江南书生彻底被打压),严格遵守八股文体,基本照搬明朝制度(满皇族没文化,《大清律》都是照《大明律》搬得,几乎一样)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族人为最多。。
总而言之,唐朝的科举制度比较全面,更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而明清则走向僵化,逐步禁锢人们思想,成为近代发展的绊脚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01
唐朝是给普通读书人取得了相对公平的考试机会,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人才
明清是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加强思想钳制,加强文化专制(可以只答前面两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