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机影响(比较唐朝和明清)? 急!!

如题所述

唐朝:创立:使得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影响: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有利于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后来科举重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明清:科举制度僵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见解,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见解,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9
相比唐朝和明清,唐朝的科举制带来的是有利的影响。唐朝的科举结束了自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度,打破了世家对于官场的垄断,使大量寒门学子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是唐王朝可以吸纳大量的人才,巩固其统治。明清的科举带来的更多是弊端,明清两朝控制百姓的思想,对科举的题目进行限制,若想通过科举,就要读八股文,日积月累,导致学子的思想僵化,即使通过了科举考试,也不懂如何为百姓带来福祉,此时的科举不再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而是为了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为主。
第2个回答  2012-06-11
科举制在隋朝创立,在唐朝逐渐完善。
唐朝 主要考试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这样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明清 科举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不允许考生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
这种考试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