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科举制与唐朝时期的主要区别

如题所述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明科举制限定为“八股取士”,考试的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试题答文是“八股”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9
唐朝的科举制度设明经科(儒家经典)和进士科(诗赋、政论),后来出现了殿试和武举。明朝的科举制度规定为“八股取士”,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考试过程分为乡试、殿试、院试等。
第2个回答  2013-11-29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用来选拔人才的,然而明朝的科举士利用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禁锢国人思想的.
第3个回答  2013-11-29
明朝考试制度明朝文体格式的限制空前加强
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之比较 ⑴主要不同:①具体目的不同:唐朝是为了选才纳贤,而明朝是为了严厉控制士人思想。②考试范围不同:唐朝是经义、时务和读经史,而明朝的出题范围主要是四书、五经,没有时务和历史。③考试文体不同:唐朝主要是诗赋、帖经墨义等,而明朝则是八股文。④结果不同:唐朝的科举制选拔了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明朝的科举制则严重束缚了士人的思想,培养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⑵主要原因:①唐朝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有用人才。②明朝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加强君主专制,所以明朝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士人的思想控制,科举制成为加强君权的一种手段。 ⑶评价: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基础,唐朝的科举制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提供了充裕的人才储备。而明朝的“八股取士”不仅摧残了人才,而且它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说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失去了初创时的积极意义,走到了穷途末路。
八股取士对文体有 严格的限制,实际上是一种思想控制,极大的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 消极影响,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科举则是一种合理公正的选拨官吏的方法,促进了官吏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平民也有可能参政,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但它忽视了实用学问,在王安石变法里明确提出科举弊端,进行科举改革,科举始于隋朝,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科举的形成,唐太宗用进士,明经两科,武则天武举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科举制,总之,科举对极大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