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心理上有什么变化,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如题所述

    从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

    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

    从害怕老师——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从无忧无虑的幼稚——热爱祖国; 

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小说表现了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从而表现了悲壮的爱国主义的主题。

拓展资料

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1912年被胡适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懂得了"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上课时和宣布下课后的心理活动:
1、吃惊、诧异
学校教室里气氛异样
2、愤慨
对于取消法语改学德语
3、难过、舍不得
a、以后不能再上法语课了;
b、韩麦尔先生被剥夺了教法语的权利;
c、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
4、懊悔
以前没有认真地学习法语
5、对祖国语言、历史的热爱
认真听课,习字课课桌上的字帖
6、爱戴老师
认为他很高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