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

如题所述

1、政治思想素质。总的来说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具体要求是: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
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能够不为世俗所蒙蔽,不因艰难困苦而退缩妥协。⑶、建立现代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民主与法制是两个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概念,彼此统一于社会主义国家体系中。
民主是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法制是实现民主的政治保障。 当代学生应该自主增强民主意识,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法规,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⑷、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继续发扬,更要付诸于实际行动,良好的职业道德越来越成为检验一个学生素质的试金石,成为立足社会的关键点。
2、基本品德素质。
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他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学生的基本品德素质要求是:⑴、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这是知识分子的修养和风度,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也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得以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⑵、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待人处事要有风度、风格、风貌,要严以纪己、宽以待人,能团结人,能维护与他人的和睦相处。⑶、遵守社会公德和学生道德。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中为全体成员所公认的,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
主要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 而学生的学生道德主要内容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它直接关系到以后走上各种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面貌,关系到能否赢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重要指数。

3、文化素质。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既是高级专业人才的预备队员,又是未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人和科学专业发展的开拓者。 因此,要在所学知识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就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其次,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修养。人文教育,是以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培养健全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学生应该广泛涉猎音乐、美术、历史、数学、哲学和语言文学,了解经济学、边缘学、交叉学科和自然辩证法,从而形成一个专而深、宽口径、活性大的综合性文化素养。
第三、培养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代学生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姿态去吸取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知识,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和展露。

4、身心素质。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是一种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主要包括活泼外向、开朗大方、热忱和蔼、幽默诙谐、平易近人的个性;真诚善良、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坚定意志;情绪稳定、心态乐观、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良好的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则主要指强健的体魄,较强的耐力、反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掌握体育运动、卫生保障基本知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健康而丰富多样的个人爱好。

5、劳动素质。马克思说:“劳动创造美”。通过,人们的身心得到舒展,体质得到增强,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符合人类需求和享受的物质产物和精神财富。 劳动素质目标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具有从事自我服务、社会公益、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劳动的基本知识和初步经验;掌握专业劳动技能,并了解社会化大生产的有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增强劳动纪律,培养创造能力。

6、基本能力素质。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善于为人处世,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另外,还有一点相当重要,当代学生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实践学习中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在与同学、教师的互动学习和共同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甚至可以挖掘出更高层次的素质——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这将是未来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重要能力,故应当引起学生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现代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基本要求

戒你如烟
2018年08月22日
文/奶爸修炼记

当今社会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今天和大家浅谈一下在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中需要有哪些基本要求:

要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做到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向教育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要加强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家长要在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和谐、邻里和睦、人际交往、情趣爱好等方面做孩子的表率。孩子父母要有良好的品格,在家庭生活中言行一致,行为自律,要不断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善于观察了解孩子,善择教育时机,善用教育语言,提高教育技巧。父母要带头学习,读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懂得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要确立依法治教的观念。

父母要了解和熟悉有关儿童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尊重孩子的人格,确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认真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家庭要与学校密切配合,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教育要求,共同做好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工作。

实行家庭民主,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

现代家庭要形成宽松的家庭氛围,允许和倾听孩子自由发表意见,理解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不强制孩子执行家长的意见。对孩子的缺点和过错,耐心劝导,循循善诱,不得简单粗暴,更不许体罚。同时,对孩子也不可娇宠溺爱,做到宽严适度。

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家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准则,使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良好品德。要培养孩子富有爱心,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心别人,和睦邻里,助人为乐。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自强不息,严以律己,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奋俭朴,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一代新。

家庭教育要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注重全面发展。

要重视和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毅力,激励和保护孩子学习的上进心和自信心。要加强对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精神,增强对拼搏意识、竞争意识环保意识、商品意识,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

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要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关注孩子身体健康成长。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合理膳食,全面营养,保证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要教育孩子懂得一点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注意防范意外事故。现代家庭要摆正体育与智育的关系,激发孩子体育兴趣,坚持体育锻炼。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充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善于疏导,化解矛盾,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要培养孩子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现代家庭要善于休闲,帮助孩子丰富闲暇的生活,支持和指导孩子开展有益的活动,寓教于乐,强身益智。要使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感受失败,不怕吃苦,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要引导和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现代家庭要充分重视信息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获取有用的信息知识,学会抵制不良影响,增强免疫能力。要逐步加强家教的硬件建设,购置有益的图书资料和报纸杂志,创造条件添置家庭电脑,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家庭教育就是要我们在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上苦下功夫,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2个回答  2020-10-23
浅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观察、观察、再观察”是俄国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并伴随他毕生的科学探究。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是人们探索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前提,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世界上任何发明创造无不始于观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实验都离不开观察,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必须做到如下要求:一、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提倡和谐教育的今天,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现代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兴趣爱好的原动力就是青少年学生与生俱有的好奇心,但其好奇心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教师只有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征的有利时机,点把火,加加温,诱导、启发,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变成一种持续的兴趣。教师可通过趣味小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心。如讲静摩擦时,可借助“筷子提米”的实验;在讲大气压时可用“瓶吞鸡蛋”、“杯水倒置”的实验来激发学生观察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如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水壶中的蒸汽不停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教堂吊灯的摆动现象中,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并制造了医用测脉器等,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们正是从这些最简单的、最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中,作出了震撼世界的发明和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二、在做实验时,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在观察物理实验现象时,学生往往只凭一般的兴趣和爱好,觉得热闹有趣,而忽略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在观察时注意力不集中,分不清重点,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观察任务具体化,把学生出于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上,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观察对象和要求。学生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愈明确,对观察对象的反映就愈完整,愈清晰,观察效果就越好。例如:水的沸腾是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的现象,但绝太多数学生从没有意识去观察过这一现象。因此,在实验时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水的沸腾:(1)沸腾前后水温的变化;(2)沸腾时气泡产生位置的变化、气泡数量的多少,气泡体积的变化等。这样学生在仔细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整个过程中,就容易捕捉到观察的对象,发现沸腾的主要特征,对沸腾的概念、条件、沸点的意义获得深刻的认识。又如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提示学生注意:(1)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2)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就会得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