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方式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主要内容: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方式: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表现。多鼓励孩子,从而增长自信心。

培养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养成好的习惯,包括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在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注意:对孩子所提的要求,要好操作好达成、要求小一点、具体一点。习惯养成,应遵从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些关键节点,如:

4岁以前是形成视觉形象发展的关键期;

3-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5-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9-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

小学三、四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能为实现全面发展和成功提供支撑的平台。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扩展资料:

健康积极的思考习惯,也是培养教育中所必须具备的。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如果能摒弃不良情绪,积极疏导自己的情绪--只看自己所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

(1) 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归纳,发掘和识别自己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归纳自己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理解与判断。

(2) 帮助孩子识别认知上的错误,针对孩子不合理的、夸张的想法,可以进行质疑。

(3) 发现认知错误后,用新的、合理的思想予以替代。

(4) 在对错误认知进行驳斥的同时,要消除孩子认为自己是别人注意中心的想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7

一、主要内容: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二、方式

    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表现。

    家校联系,不可或缺。

    以身作则

    多鼓励孩子,从而增长自信心。

养成教育

    理论基础: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扩充资料:无论是在求学的过程,还是学成之后走上社会,已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都让他们获益匪浅,成功的几率当然也是相当高。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谆谆告诫全体教育者:“小学不但要培养小学生,而且同时培养小先生。这样的小学才算是现代前进的小学。如果只教小孩读死书而不肯教人,那么,它只是一个小小书呆子或一个小小守知奴的制造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24
主要内容: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方式: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表现。多鼓励孩子,从而增长自信心。
第3个回答  2020-01-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