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常常认为社会学的科学性不如自然科学

如题所述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一般规律的社会科学;主要是解释社会和社会现象,为社会科学和社会工程(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从宏观上指导社会运转,实现社会发展和稳定。它是社会科学的主导学科;类似于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主导学科,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物理学已发展成了一门成熟的学科,并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但是,当前社会学发展阶段,只类似于牛顿力学以前的物理学的自然哲学阶段,即基本上是处在社会哲学阶段。至今,竟然还没有一致公认的社会学科学定义。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对社会的研究和对自然界的研究是同时开始的,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关于社会的思想和学说,作为一门科学知识,在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也可以找到;但是,那些东西还不能称为社会学。从"条理化的知识"科学意义来看,社会学的诞生,现在国外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法国哲学家奥·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为标志。当时,孔德的社会学是以社会进步和秩序为两个基本概念,而且主要注重秩序。在这之前,他把这门新的学科叫"实证哲学"。所以,社会学的研究历史实际上只有一百六十多年,相对物理学的研究历史短得多。特别应指出的是,孔德虽开创了社会学,但仅仅只提出了社会学的框架。他并没有像牛顿那样,创立牛顿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石;也没像爱因斯坦那样,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一套"洛伦茨变换"的公式,开创了现代物理学。与牛顿和爱因斯坦为物理学奠定科学基础相比,孔德并没有为社会学奠定科学基础。他的社会学框架,无法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他的社会学类似二千五百多年前亚里斯多德著《物理学》。所以,社会学处于当今落后状态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是高科技时代,社会学理论为什么这么落后?要真正明确这个问题的根本,更好地促进社会学发展和成熟,对社会学落后原因进行具体讨论是必要的。

--. 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是随社会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任何科学,都是根据各自的性质和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以物理学为例,牛顿力学和经典物理学,就是随着欧洲的工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现代社会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同样,社会学也必然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社会学在欧洲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欧洲,从十七世纪开始,先后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一系列国家发生了划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欧洲社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欧洲各国的社会问题也增多了,社会现象更复杂了,从而反过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和关注。特别是法国1789年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他们和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在革命过程中,法国资产阶级抛弃了宗教的旗帜,采取了公开的政治形式同封建势力斗争,没有形成作为特殊社会阶层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集团。革命胜利后,如何科学管理社会,使社会中的人自觉地整合于生活的社会中,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孔德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基于法国和欧洲的"进步"和"秩序"两个基本概念,提出了研究社会的"社会学"的学说,从而社会学在欧洲产生了。

2.社会机制对社会学发展的影响

社会学虽然诞生在欧洲,但它在欧洲各国都处在辅助学科的地位,唯独在美国发展成为社会科学中重要学科,其原因要从欧洲各国和美国的社会机制中寻找。

欧洲各国和美国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但它们的社会机制不尽相同。欧洲资本主义社会是在原封建社会母体中脱胎而出的,必然带上母体胎记,即封建社会惯性。如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还保留了王室,并形成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集团。即使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被人们称之为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比较彻底的一次革命,也不能完全消除封建社会惯性的影响。封建社会的传统意识、规章、习俗、……,对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起着重要作用,它是社会发展具有连续性表现的社会惯性的必然结果。可是,社会惯性固有的保守性,同时又阻碍着新生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发展(进步)、以及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要使资本主义社会稳定和发展,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必须寻求科学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规律。这样,就奠定了社会学在欧洲发展的社会基础。然而,由于社会惯性的保守性,又不允许社会学研究离现实太远,这就决定了政府不会积极支持社会学发展。所以,社会学在欧洲必然要处于辅助学科地位。

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建国之初集中了当时欧洲发达国家中不少精英,他们是资本主义的先进思想理念的代表,欧洲世袭王朝和贵族的封建传统社会惯性对这个国家影响甚微。为寻求对这个国家的科学管理,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研究社会学就自然地落到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身上,这就给社会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阔天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经济发展很快,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1894年已跃居第一位。但是,与此同时,社会问题也十分突出,社会成员中贫富分布超出正常社会状态分布规律,(1)出现了非正常状态的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社会分布;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和海外移民也急剧增加,种族矛盾日益尖锐等等,影响着美国社会稳定和发展。这些问题,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及社会实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迫切要求加强社会学研究,使问题更好地解决。所以,社会学在美国得到了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大力支持和资助,还有美国的学术自由民主政策的保障和促进等。这是美国社会的主观需要和社会机制客观条件,使社会学成了美国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3.美国社会学发展现状

如果说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很快,应归功于他们重视社会学研究和对社会的科学管理,那么,当前美国社会所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如失业吸毒、暴力和枪击事件等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有的社会问题还很突出,充分反映了美国当前的社会管理并不尽科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对社会学研究只是比其他国家更发达,但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并未达到完善地步,甚至还相距甚远。事实上,尽管美国社会学很发达,社会学家对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调查与实验等等,在定性和定量方面都作了很多工作,认识也比较深刻,而且得出了不少规律性东西。但是,从他们的论著不难看出美国社会学理论几乎仍然停留在社会哲学阶段。他们虽创立了不少社会学名词定义,但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共同的科学的社会参量和抽象概念;以及描述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状况的科学的判断,因而也不可能科学地阐述社会“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这主要是他们至今对人和社会的本原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而是着重于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原因。因此,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并没有为世界普遍接受,就是在美国也未得到一致共识。现在“社会学实际上仍处在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及其应用价值的过程中”;(2)这也是美国社会管理并不完善的原因,要使美国实现真正科学管理,按照“人类社会‘永恒的自然规律’,从而,根据这个规律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3)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学理论研究,使社会学理论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建立社会数学模型,从而建立严密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如此,统一社会基础理论才能建立,科学管理方可成为现实。

二. 从社会学学科特点看社会学落后原因

1.一般人错觉对社会学干扰影响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一般规律的一门基础社会学科,其主体是有思维能力和有一定生命期限的人和人的集合状态。研究者是被研究对象中的一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境地。特别是功利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一般人的错觉对社会学发展的干扰比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干扰更强烈。

社会学作为科学,也必须遵循和其他一切科学相似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基础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并对社会现象描述、解释,直至预测和影响社会现象。研究者在观察中,除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外,不可避免地要带着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观念去研究,各人的立场、观点和观念不可能完全相同,同时还要受到社会上一般人的价值取向,思维取向等所表现出的社会惯性影响,使研究者不可能像自然科学工作者对待自然现象那样客观地对待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所以,人们对社会现象更容易产生错觉是很自然的。因此,社会学发展比自然科学更要受到人的干扰。从自然科学史可知,在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曾受到一般人错觉干扰,付出了重大代价。例如,太阳中心说取代地球中心说过程中的史实就是一例。对涉及人类自身具有功利强的社会学研究,必然要受到一般人错觉干扰和社会惯性的更强烈的抵制。研究者即使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有正确的判断和结论,由于人们的错觉和社会的各种利益偏好与社会惯性影响,或因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一时间也难以得到社会认可。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根据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情况,马寅初先生主张控制人口,发表了<<新人口论>>等著作,结果受到围攻批判,还被扣上了"中国的马尔萨斯主义",这对中国社会影响之大是人所共知的。又如在"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提出"教育救国"主张,也受到抵制和批判,现在大家都知道"科教兴国",人才为本的真谛。

一般人错觉引起的另一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把社会中个别现象(微观态)和社会系统状态(宏观态)混为一谈。虽然社会学研究是建立在对个体人的特征和规律认识和研究基础之上,但社会学主要是以这种社会微观理论为基础,研究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的一般宏观规律,并为社会科学的应用学科:如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等社会技术科学提供理论基础。社会稳定主要标志是它的社会经济、社会机制和社会体制的稳定,要求社会角色功能稳定并且具有效率。为它,要求社会成员按活能分布(4)的状态稳定,保障社会角色对位。但是,在这种确定的社会分布中,谁处于某确定的活能状态,谁充当什么社会角色,则是不确定的,具有随机性。这是因为个体人从一出生之日起,除有动物本能不停地运动外,还必须不断地学习进行脑力劳动和运用学习掌握的知识从事体力劳动等等活动,为自己和社会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料,进行不停的运动。人在这种不停的运动中,各人的活能必然不断地变化着。因此,具体个人谁处在某活能状态、充当什么角色实现相对应社会功能是不确定的,具有随机性。人们往往把社会中这种个人状态或个别社会现象的微观的不确定性、随机性,感到不可捉摸和"意外",似乎是"无规律"的,并把这种微观态的"无规律"错误地认为是社会的无规律,从而把个别随机现象当作普遍现象或必然现象。由某一原因对个体来说是对(错)的,便据此而认为对整体说来也是对(错)的,这种“合成推理谬误”大多是这种一般人错觉产生的。这种错觉使一些人只满足一般经验水平上的对社会认识,并且仅凭自己的直觉了解的"人人都知道"的经验,提出社会"应该是什么",或"是什么",阻碍着人们去深究"为什么"这个具有根本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探讨人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客观普遍的科学规律,这对社会学发展影响很大。

由此可见,社会的稳定特征,就是社会统计模型所指指的,"稳定社会是动态的稳定"。表现在社会人按活能的分布稳定,即社会中各种活能人数的百分比率是稳定的;然而微观个人处在什么活能状态则是变化不定的。这是保障社会角色功能稳定的关键。这种社会动态稳定,除用社会人按活能分布图表示,还可用社会宏观参量:社会经济、社会机制、社会体制等等的相对稳定性表示。类似物理系统中一定量的气体系统(类似社会系统):在一定温度(类似社会生产力)和大气压(类似社会机制)的气体系统中,要使该系统保持稳定,必须保持气体分子(类似人)按能量(类似活能)的分布不变,即该系统中具有的各种不同能量分子数所占的百分比率要求不变(相当社会角色功能的不变)。但在系统中各个具体的分子的能量则不停地在变化着。这现象相当于社会中人的活能是不停地变化着,通过这种变化实现社会角色的名符其实的到位,使角色错位或不到位现象的概率减到极小。因为社会角色的载体是人,社会角色功能是通过具体的人来实现的,所以要求按社会角色的功能规范,不断地更换不符合相应角色规范功能的人,或经过培训和自学等有效机制的方式,使每个人符合不断变化着的相应角色所需的功能规范;即按角色功能规范使微观态不断变化,从而实现社会组织机构各种角色或载体人的“人的活能、贡献和所获能量的相对同步”,实现社会组织机构及其功能稳定。社会统计规律的稳定充分反映了个人或微观态变化不定性(任何个人变化是绝对的),与社会宏观态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美国可认为是一个近似动态稳定社会的例子。正确认识社会的微观现象和宏观现象,不仅对社会学研究和发展是关键的,而且对认识和分析现实社会以及指导管理社会也是重要的。

2.社会现象不具有完全重复性对社会学的影响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通常可以重复进行。由于社会现象不具有完全重复性,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实验,不能做到完全重复地进行。因为,社会现象的载体是有思维能力的和有生命期限的人,在社会不很发达时,人们对社会要精确观察,取得真正科学素材和对社会做出科学解释是难以做到的,从而要提出对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不可少的假设、模式和理论也就特别困难,这就直接影响着社会学发展。先辈社会学家,对社会学研究所提出的社会学假设、模式和理论,主要是靠他们自己的智慧,根据主观印象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原则,在未经验证和不可靠的因素之上,归纳所观察到的有限的社会现象基础上,建立社会学的假设、模式和理论,并作出有倾向性的解释。如帕森斯等人的"结构功能主义"和科泽尔等人的"冲突论"等等。虽然这些理论具有片面性,不够科学,但对社会和社会学的发展还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并且也是社会学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类似在物理学中,在没有光的波粒二相性理论之前,有牛顿微粒说和惠更斯波动说,比没有这两个学说要好。但是,这些主观和不完善的,特别是错误假设、模式和理论,也给科学发展造成了混乱和阻力。对自然科学是这样,对社会学发展更是如此。自然科学中假设、模式和理论可以通过反复实验来检验、修正和完善。如原子的汤姆逊模型到原子的玻尔模型等。而社会学的假设、模型和理论的修正和完善,有时只能通过严重失败或血与火的教训为代价,而且所需周期长。例如,我国解放后坚持了三十来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人所皆知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就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教训代价之后而提出的。在短短二十多年中,创造了奇迹般的经济大发展。如果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可以重复的话;一解放,就实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经过五十来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会发展到什么样呢?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可是,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实验不具完全重复性,我们只能从历史角度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这段历史的社会现象。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是什么原因使德国希特勒如此大胆猖狂呢?如战前原苏联、英国不跟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也许当时德国不敢发动这场冒天下之不韪的战争,苏联、英国也许不会受到德国的进攻,但历史不具有重复性,这种假设只能从历史角度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而无法进行实践的验证。要克服或减少社会现象不具有完全重复性对社会和社会学的不良影响,在没有建立"真正完善的地步"社会学理论之前,提倡学术自由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和宽松的政治环境,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3.自然科学发展状况对社会学的影响

由于自然科学不发达而形成的传统观念:"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但又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一超自然观,严重影响到人们研究社会规律的自然本质的科学属性,阻碍了社会学的科学假设、模式和理论的建立。而且至今在一些人头脑中,超自然观还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着,并且还潜意识地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行为。如一些宗教和非科学的习俗,观念,还有一些宗教式的意识形态团体或组织中的人,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会中一些规律性的现象,任意地破坏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等等。他们不懂或否认人的自然属性和人与自然界其他物质有着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比如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大量个体组成的系统服从统计规律,物质与能量是不可分的,等等。又如我们提出"社会统计模型",就有人说:社会怎么可以用一个数学式描述呢?再如至今还有部分人对社会研究仍停留在“功利原则”上或固守定性思辩模式。对人和社会的存在和活动形式,不能自觉地放到自然界物质普遍存在和运动层次上进行考察和研究等等,都是超自然观的表现。只是近些年来,由于高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大自然对人类主义的反馈(报复)威慑的惨痛教训,人和社会的自然属性才被世界更多的有识之士普遍地认识到了,有的社会学工作者已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各国政府和群众也关注这个问题。如联合国通过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决定,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立;中国中央电视台设有"人与自然"、“科学与教育”专栏节目;特别是近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和世界各国都普遍受到重视,等等。这一切都标志着传统超自然观的转变。

超自然观的转变既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没有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不可能真正认识人和社会的本质。人类早期的图腾崇拜,世界各宗教信仰的产生,都是自然科学不发达产物。过去社会学研究发展缓慢与人的超自然观存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自然科学不发达所致。

因此,要改变社会学理论落后状况,必须借鉴和利用自然科学理论成果,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根据人和社会特殊性建立反映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数学模型,从而建立严密的社会学科学理论体系。所以,社会学工作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因为,要建立社会数学模型,除了研究者需具备较高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要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对自然界规律有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有可供社会学运用的可靠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数学工具,以及现代科学手段,如电脑模拟手段等。其二,对社会学研究提供的社会现象,能给人们较明确的规律性的认识,并且其规律性清晰到可供运用自然科学原理和工具。现在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已基本上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社会统计模型就是在这两条基础上建立的社会数学模型的具体探索。认真地分析这两个件条,其实都有赖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学比自然科学处于相对落后,这现象本身就是自然规律。

社会学当前还处在不发达状态,这是人和社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社会学的发展有赖于人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当今,由于人和社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已进入高科技时代,已能提供社会学研究发展所需的丰富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学研究所需的自然科学理论和工具,另一方面,高科技的发展,使地球变为"地球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和平与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恐怖主义和国际犯罪问题,等等,迫切需要社会学的科学统一理论武装全人类,指导各社会正常运转,使人类真正按照“人类社会‘永恒的自然规律’正常运转,根据这个规律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指出:“社会的原始基础正在消亡,如果社会科学不能指导新的社会基础的创立,社会则必然建立在根底甚浅的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甚至重建社会有成为愚昧荒唐的行动。这如同缺乏力学理论而建造摩天大厦,它不仅无法满足居住者的需要,而且终将彻底倒塌。”(5)为此,加速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已是时不我待了。

所以,如果说17到20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时期,那么,21世纪不仅是自然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世纪也一定是社会学发展的世纪。让我们迎接社会学发展时代的来到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