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得了抑郁症的孩子?

如题所述

如果孩子有抑郁症,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精神科就诊,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需要多关心和陪伴孩子。具体分析如下:
1.心理治疗:如果孩子的抑郁涉及个性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建议应用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专业的心理医师可以了解孩子不良情绪产生的过程,帮助孩子摆脱抑郁。
2.药物治疗:目前有多种药物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等。在治疗期间,家长应遵循医嘱用药,一定不要自行给孩子停药或减少药物的用量,以免加重病情。
3.物理治疗:目前比较常见的物理治疗是改良电休克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物理治疗适用于抑郁症严重的患者,不建议轻易选择。
对于有抑郁症的孩子,家人的关心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缓解孩子抑郁的心情。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的运动,比如说陪着孩子跑步、游泳。及时治疗。许多人觉得抑郁症只是想不开,心情不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会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抑制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症状,抑郁症患者大脑某些激素分泌会出现问题,因此要及时治疗。光劝患者想开一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孩子在患了抑郁症以后,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每天早睡早起,清理好个人卫生,这样孩子的状态也会好很多。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家长最好跟孩子一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还能对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系统起到调节作用,分泌出多巴胺等让患者感觉到愉悦的激素,从而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4、多参加社会活动。孩子患了抑郁症以后,就会回避社交,不愿和周围人接触,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这样就会加重抑郁的症状,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走到人群中去,这样就能转移注意力,对抑郁症的恢复非常有好处。

5、深呼吸。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感觉闷闷不乐,甚至有一种绝望感。此时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法来调节情绪,方法为吸气的时候收缩腹部,呼气的时候放松腹部,这样可以及时缓解精神压力,让躯体得到放松。

6、冥想疗法。孩子患了抑郁症之后,就会出现失眠,身体乏力,食欲减退,便秘,身体疼痛,恶心呕吐,心慌,多汗等症状。可以通过冥想的方法来消除以上症状,方法为想象自己正在一片美丽的沙滩上,周围有漂亮的海鸟和一望无际的大海,多进行冥想可以消除杂念,改善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孩子患了抑郁症之后,家长要多给予关心和理解,多了解有关抑郁症的知识,不要狭义的认为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想不开,也不要打骂孩子,应当带孩子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的治疗。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1
挺过来了。

然后忘了。

我小孩诊断出抑郁症之后,我彻底懵了,尤其是看到抑郁症还有很强的遗传因素……怎么可能?!像我这样内心强大的人……

我爸妈才和我讲,有一天她回家,我大伯娘悄悄给她说:“你给孩子他爸说一下,以后打孩子要注意点!小飞把喜欢的玩具文具都悄悄给五姐了。说反正他也用不着了,他要去跳河……”把我妈给吓着了,这以后才,……,好吧,这以后照打不误,而且是男女混合双打!



但这事我一点都记不起来了。

只有还有我弟弟,说他现在还记得,有一段时间,就想着跳楼,要死给我爸妈看,就是想着让他们心痛!我说给我爸妈听,他们一脸懵逼,完全没感觉到。很正常,我也没感觉到,每天找他“比武”,好吧,我承认,其实就是单方面揍他。可能他的心理问题,我也有一份责任吧。

但我们那时候有一点好:爸妈工作忙,所以管不了我们多少,我们有时间有空间自愈。不像现在的父母,一天到晚把孩子守着哟,巴不得寸步不离!我家孩子恢复得快,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诊断报告把她妈给吓着了,然后我顺势就把她妈和孩子隔离开了。当然我也改了,没之前那么简单粗暴……

前几天被孩子她妈逼着听了两个小时的心理医生直播,最大的一个感受:孩子没病,病的全是家长。最后连麦的时候,家长的蛮横武断、不讲道理、没有同理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心理医生,在我看来,其实没啥,就多一点同理心,理解孩子的痛苦;多问一个为什么,多试着了解一下孩子的动机诉求和渴望,然后给一点点正面的激励……孩子就能把他们当朋友一样,喜欢他、和他交流、和他倾诉:不难!

但是又很难。

因为这种“理解之同情”的能力,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的。别的不说,你看整个互联网,戾气,感觉得到不?不用感觉,几乎就是扑面而来的,各种撕逼,冷嘲热讽,有几个心平气和说话的不?

所以我说:

普遍性的抑郁,是一个病态社会的投影。
来源:

孩子被诊断出抑郁症之后,我第一反应,要治疗的是我们家长。

我和她妈妈就做了个约定:以后我们彼此之间,如果说感觉到对方有做得让人(我们彼此+孩子)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说出来。而且呢,“换位思考”,给对方提解决方案。流程大概这样:

其实你想想,别说父母子女之间,就夫妻之间,彼此让对方难受的地方就很多。只不过我们是成年人,所以血厚一些忍了,或者直接怼回去了,或者自己想办法疏导了。但对孩子来说,我们就很强势,她怼不回来的,就只有内伤;内伤久了,就抑郁症了嘛!

但说两句青春期孩子可能不爱听的:你们呀,……,算了,养儿方知父母恩。从给小孩换尿不湿开始,到现在孩子长得比她妈还高,各种“毛病”越来越“不听话”,我是无时无刻不在体会这句话。所以也想得通,报应吧!我爸妈那时候看着我那张臭脸的时候,也一定忍不住想打死我吧。



谢父母不杀之恩!
但我们需要改变。一代一代人,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差。不然真的,还是不要生孩子了——我以前对这话非常反感,我是很喜欢孩子的,家里两个呢,但现在慢慢觉得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