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的面临挑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双语教育在香港正当美国对双语教育的成效提出质疑的时候,香港对双语教育的一贯推崇却丝毫不减。2001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李国章博士提出,如果该校的教师能够在某些课程中转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大学可以予以奖赏。对此提议,社会上出现一些反响。有人说这是刻意提高英语的地位,不惜一切代价鼓吹英语教学,是狭隘的教育工具主义观点。在香港,教学语言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议论热点。双语教育一直是香港追求的目标。这一点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首次施政报告中可窥一斑。他当时提出香港语言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两文三语”的能力(“两文”指英文和中文的书面语能力;“三语”指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的口语能力)。
学校的双语教育没有很成功地发展学生的中英文能力。从20世纪80年代起,批评学生语言水平滑坡的声音绵延不断。尽管政府和一些商业机构拨出巨额款项资助有关的科研和教学项目,但是始终没有奇迹出现。社会上对学校教育的产品----、毕业生的中英文水准批评责备依旧。由此不妨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香港的双语教育至今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究其原委,有人说是学校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过多地采用了“传意教学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致使语言知识的学习受到忽略;有人说学生语文水平差是因为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因为在校外没有适当的语言环境,甚至说是因为实施了普及教育。也有人认为,教师的英语水平有限使英语教学的结果不尽人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