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实施心理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论述题:联系实际谈实施心理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这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科目,期末考的题目,请大家帮我解答下,感激不尽!

在心理测量中,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着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对量表分数的解释也将影响到心理测量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因此,在进行心理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对测验实施者的要求
(1)素质要求
从专业素质方面来看,一个合格的心理测验使用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知识的培训,通晓基础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具体的心理测验应接受测验编制者或修订者的专门培训。
(2)道德标准
应遵守测验者的道德规范,对待被测者要公正、反映测验成绩要客观,不能因自己的好恶主观下结论,不能任意修改结论。为了保证测验的价值,防止测验失效,心理测量必须要保密和控制使用。还要在测验中注意保护被试的个人隐私。
2. 测验的选择
择什么样的测验,是测验实施者在测验前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心理测量的结果是否有效,首先必须考查测验本身的信度和效度,另外测验实施者必须明确所选测验的适用范围及其测验目的。
3. 测量环境
测量环境包括测量时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对测量中物理环境的控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中无关因素对测量效度的影响。 对测量中心理环境的控制就是要求测验实施者与被试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以消除被试对测量的非适度焦虑。
4. 测量时间
一般来说,心理测量(尤其是智力测量)应在双方身心状态都较和谐的时候进行。这既能提高测验实施者反应(评价)的客观性,又能保证被试反应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使被试的自我认识更加客观。一般说来,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人格测验和态度测验一般无时限。
5. 指导语
在进行心理测量前,测验实施者都要向被试说明如何完成心理测量。测试前准备工作要充分,测验一般应事先约定,施测时正确使用指导语,不可随意提示或加以暗示。
6. 测谎分数的处理
在人格测验中,为了检查被试回答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常常会在量表或回答中穿插有测谎题。其实,测谎分数,在心理测量学上称之为真实性校正分数”它只是说明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用于鉴定量表的有效性,并不代表其他含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7
楼主说的是做被试的时候的注意事项吧?我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是下面几条要求
1. 一气呵成
2. 心态平和
3. 选你是什么样的人,而非你期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4. 凭第一直觉
如果做主试,最重要的就是在测试前不要用有诱导性的话语。
第2个回答  2010-07-02
把教材上的注意问题各举一例,重点突出
第3个回答  2010-06-27
在心理测量中,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着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文主要就影响心理测量效度的主试和被试效应、测量环境、测量时间、指导语和测谎分数的处理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量表分数的解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使心理测验工作者在测试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重视和控制,从而使心理测量更真实、可靠和标准化。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教育测量学家麦柯尔在几十年前曾先后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数量”,“ 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心理测量是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它是一种间接测量,其结果虽不象物理测量那么准确,但在实际工作( 如:选才、安置、诊断、评价、咨询等)和理论研究(如:搜集资料、建立和检验假说、实验分组等)中,它作为一种手段确实比现实生活
的映象、经验评估等更为有效,更为准确。随着心理测量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它已广泛应用于人才选拔、职业指导、因材施教、心智缺陷和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等各个方面。目前,心理测量量表很多,既有从国外引进并加以修改的,也有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自己编订的。虽然它们都是心理测量的有效工具,但如果在施测过程中不注意对可能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因素进行控制,那么主试所得到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另外对量表分数的解释也将影响到心理测量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因此,在进行心理测量时,主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主试的要求
( 一)素质要求
从专业素质方面来看,主试必须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心理统计学以及工作领域相应的专业知识。主试必须确定自己有能力实施某些心理测验,要避免那些超出自己知识和经验范围之外的测验。一般来说,个体测验较团体测验对主试的资格
要求严格,尤其是人格测验和智力测验。
( 二)道德标准
为了保证测验的价值,防止测验失效,心理测量必须要保密和控制使用。还要在测验中注意保护被试的个人隐私。
二、测验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是主试在测验前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心理测量的结果是否有效,首先必须考查测验本身的信度和效度,另外主试必须明确所选测验的适用范围及其测验目的。
三、测量环境
测量环境包括测量时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对测量中物理环境的控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中无关因素对测量效度的影响。因此,一般来讲,测量场所应整洁、安静、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噪音较小,室内装饰不要过于花俏,环境中不能有给被试提供任何暗示的线索,被试的座位要舒适,测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他人的干扰。对测量中心理环境的控制就是要求主试与被试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以消除被试对测量的非适度焦虑。因此,施测前主试与被试的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就至关重要。对于儿童,为了避免陌生、害羞、分心等因素影响测量的效果,主试可以利用一点时间与其进行适当的谈话、玩耍,待其消除紧张情绪后,再进行测量。对于一些因测量而产生过分焦虑的被试,主试更应利用各种方法,冲淡紧张的气氛,向他们说明测量的意义和原则,以解除他们的顾虑。总之,良好的物质环境也可以使被试感到心情舒畅,注意力容易集中。
四、测量时间
一般来说,心理测量( 尤其是智力测量)应在双方身心状态都较和谐的时候进行。这既能提高主试反应( 评价)的客观性,又能保证被试反应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使被试的自我认识更加客观。因此,在测量时间的安排上就应注意:切忌在主、被试任何一方连续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智力活动或剧烈运动后立即开展心理测量。因为此时主试或被试都比较疲倦,精力难以集中,感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受到较大抑制,甚至还会出现混沌现象,这将影响测量结果的真实
性。如果测验是在学校进行,最好不要将测量安排在紧挨假期。情绪是影响测效度的又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一个人情绪不佳的时候,会对自我认知的真实、客观性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制约了心理测量效度。然而,人的情绪在一个月内会出现周期性的起伏变化,每一天里也会随着所遇到生活事件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因而在被试处于情绪低谷时不宜进行测量。一般来讲,切忌在被试经受挫折时进行某种心理测量( 如智力测量)。因挫折导致的忧郁、烦躁、焦虑等都会影响一个人反应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注意的范围和清晰度等。同样,因
挫折带来的不良情绪也会影响主试的阅卷速度、评分质量,从而造成误差。
在一天中,下午!"# 时是一个最“ 危险”的时期。因此,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了一天的主试或被试,此时的身心状态都处于最低潮。除了因疲劳困倦而导致注意力分散外,情绪也多显焦躁,被试很难做到心平气和、精力集中,稍有不慎,便会使测量失败。同时,从生理角度看,下午!"# 时是大多数人“ 生理律动”的最低点,此时急需补充体能的消耗和恢复精力。而到了晚上$ 点左右,餐后的松弛状态使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灵敏度得以恢复,心情也较愉快。若此时进行心理测量,将会得到比较满意、真实、客观的结果。在完成量表或问卷的时间上,主试应严格按照量表或问卷上规定的时间执行,不能让被试在某个题目上考虑的时间过长。因为被试可能在回答上竭力去符合主试的期望或对于涉及社会赞许
性的题目时被试具有自我保护倾向,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般说来,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人格测验和态度测验一般无时限。
五、指导语
在进行心理测量前,主试都要向被试说明如何完成心理测量。但是,主试的说明必须严格按照量表或问卷提供的标准化的指导语进行,切忌向被试解释过多或擅自发挥,否则,会给被试在无意间提供了某种暗示和导向,影响其回答问题的真
实性。一般来说,只要被试能理解量表意思,正确掌握回答方法就可以了。在施测过程中,有些被试故意装着对某些题目( 项目)不理解而要求主试解释,以期从主试的解释中寻求答案。对此,主试可千万不要上当,而只能重复一遍指导语,让被试按自己的理解真实回答。
在人格测验中,为了打消被试的某种顾虑,使其回答符合自己的真实情况,主试可向被试作如下说明:第一,心理测量的结果只代表被试的某种心理类型和个性特点,不作为评定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依据;第二,对每个题目( 项目)的回答无对错、好坏之分,回答时按“ 我是什么”来回答就可以了;第三,在每个题目( 项目)上思考的时间不能太长,看懂了就回答,每个题目( 项目)的答案必须而且只能选一个。
六、测谎分数的处理
在人格测验中,为了检查被试回答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常常会在量表或回答中穿插有测谎题。有时会发生被试的测谎分数超过常模的现象。对此,主试在理解时不能带着道德的倾向去指责被试,认为被试不诚实、虚伪等。这样,不仅会伤害被试的自尊心,使双方的关系对立起来,而且还会由此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影响。其实,测谎分数,在心理测量学上称之为“ 真实性校正分数”,它只是说明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用于鉴定量表的有效性,并不代表其他含义。
七、量表分数的解释
心理测量后,主试一般都要对量表分数( 测验结果)进行解释。主试在对量表分数( 测验结果)进行解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量表分数的解释应全面、客观,有利于被试今后的自我发展,切忌随意推论或武断地下结论。对量表分数的解释应采取鼓励性的、委婉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测验结果的
解释,只能是尽可能的减轻被试的心理负担,而不能任意夸大被试心理障碍的程度。要让被试积极参与对量表分数的解释,以使主试完全了解分数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另外主试在向被试作解释时,一定要使用被试能理解的语言。任何情况下,解释分数时绝不能将测验分数与被试相关背景信息( 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生理特征等)割裂开,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一起纳入解释的范围,这样测验结果才能正确应用于教育、诊断、治疗和干预决策。主试在根据常模资料对被试的量表分数进行解释时,必须考虑由于被试自身特点的不同及被试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差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变化,因为常模资料有不适用于少部分被试的可能。一次的测验分数对于个体来说并非固定不变的数字,每个测验分数都包含有一定的误差,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所以测验分数只可以看作一种路标或估计值,只有结合被试的相关信息进行解释才具有现实意义。另外由于误差的存在,测验结论应用概率来表述,而不是定论( 必定如何)。
在解释分数时,可以参考被试的横向( 被试间)比较和纵向( 被试自身)比较,特别是在成就测验中具有较大的价值。一般而言,不要把测验直接结果告诉被试,而只需告诉被试对测验结果的解释,指出被试在哪些心理能力群上的长处和弱点。当然,影响心理测量效度的因素还有很多。实际上,任何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误差,这就要求心理测验工作者在进行心理测量时必须考虑到、控制住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使测量的结果更真实、可靠。总之,对待心理测量应持一种科学的态度,心理测量是一种工具,善用则用之有效,不善则适得其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