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什么事?

如题所述

传闻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找自己身世的真相,海宁陈家,隐藏惊天秘密??其实这些只是小说家言,本不足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乾隆的母亲甄?秩废岛喝饲?希?罄锤男瘴?ヮ苈皇希?庠谒?职钟赫?帝这个话痨的奏折中可以看出端倪。

其实,乾隆六次下江南真正的原因,结合他自己在《御制南巡记》中所说,大概是巡阅军队,视察水利,笼络人心,了解风俗,游览风景,顺便收藏江南美女这几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向的爷爷康熙皇帝学习。乾隆一向自视甚高,处处都要和圣祖康熙对比,康熙曾六下江南,那么他也要下六次!康熙在位61年,那么他在位也要60年(少一年是给爷爷面子)!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那么乾隆六次下江南,到底干了些什么呢?看一下这张表,一目了然。

由上表可知,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做的事情主要有:

1.视察河道。主要是黄河河道与江浙海岸工程,这是关系到国事民生的大计。

2.阅兵。包括南京阅兵和杭州阅兵(水师),军队的重要性不许赘言。

3.祭拜明太祖陵、孔庙、岳庙。这关系到王朝的正统性,承续前朝而不是鞑虏入侵。

4.减免赋税。给予百姓一些恩惠。

5.游览风光。西湖以及沿路景色。

综上来看,乾隆六次下江南,做的还是些正经事。从乾隆早年来看,他也把这几次南巡看得意义尤其重大,他曾在《御制南巡记》中这样说道:“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在乾隆早期看来,南巡的意义和他向西北用兵是一样的,都是有利于王朝统续的大事。

然而,弊端也很快显露出来了,因为六次南巡,耗费实在太大了!据悉,乾隆每次南巡,随驾官兵一般都要到3000名左右,马匹约6000匹,船四五百只,役夫几千名,花费白银上百万两,真正是劳民伤财!

十几年后,乾隆对于南巡的态度也变得后悔不跌,他曾这样对一个军机章京(军机处拟写各种行政公文的人)吴熊光说:

“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可见乾隆六下江南的害处。事实上,这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不但国库的钱被这个长命自负的“十全老人”花完了,而且民力也消耗了不少。

而之所以有人会拿乾隆帝下江南和隋炀帝下江南相比,大概也是因为这两次下江南的目的和结果都有可比之处。就目的来说,两次都有游山玩水的成分(也都有采集江南美女的传言)。就结果来说,两次下江南都耗费巨大,使得国力大损,而且特别扰民

不过,乾隆因为有着之前康雍盛世的底子,而且懂得一些安抚手段,比如修黄河、减免赋税等,恩威并用,所以没有引起民变。而隋炀帝爆而无恩,急功冒进,下江南又进一步激起了民变,加速了隋帝国的崩塌。

不过,如果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来比,乾隆下江南恐怕还比不上隋炀帝。因为隋炀帝下江南伴随着开凿京杭大运河,千年以来,京杭大运河的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弊在当代,功在千秋”八个字已经能概括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而乾隆下江南留下了什么呢?一个耗空了的国家,却没有大运河这样的千秋功业。

早年一部电视剧《戏说乾隆》里,一个老奶奶在乾隆帝面前掰扯白话。她说:“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乾隆乾隆,花钱花个大窟窿。”真相了,乾隆六下江南,确实花钱花了个大窟窿,让后来继任的皇帝们苦恼不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