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很多抑郁症都是父母导致的?

如题所述

孩子患有抑郁症很大程度与父母的不良管教有密切关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患有抑郁症的父母总是令人提心吊胆。一个孩子无法理解他的抑郁症父母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抑郁症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表现出来——悲伤、愤怒、疲倦、焦虑、矛盾、冷漠、缺乏安全感,甚至动手打人。如果这些行为规律性地呈现,孩子们也会开始表现出焦虑、安全感缺失及冲动好斗。



父母总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们施加各种各样的压力,摧毁了孩子的童年。当我女儿15岁的时候,我告诉她我刚刚被诊断出抑郁症,而我可能已经患此病症多年。她听了,长出一口气,说:“还好,那不是我的错”。孩子们是单纯且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相信世上发生的任何事都是他们造成的。因此,一个孩子会很容易将父母的沮丧感藏于心中并自责。


孩子患有抑郁有很大几率是因为父母中有人是抑郁症患者。当父母患有抑郁症时,他们无法按照通常的方式或他们想要的方式去照顾孩子。如果父母过分悲伤以至于需要卧床几天,或者抑郁症使他非常暴躁、缺乏耐心的话,孩子可有的受了。如果孩子的母亲不能起床为他准备晚餐,他就得自己照料自己。如果孩子的父亲总是朝他大喊大叫,他可能会感到非常难过,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父母应尽父母之责,而抑郁症患者很难做到。但孩子们需要尽职尽责的父母。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应当多理解和倾听孩子的想法。抑郁症最大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夫妻关系不稳定。当父母中的一位患有抑郁症,另一位常常会难以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他的另一半无法恢复正常。 这种失望的感觉会导致愤怒和沮丧,进而影响到双方的健康关系。没有什么比拥有相处不来的父母更让孩子担心的事情了。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如果父母关系经常不稳定,结果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破坏性的和长久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5

我以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从战胜抑郁到不断复发到稳定,来回答下,患者在抑郁时的内心状态,希望大家能对他们多一些包容,谢谢大家。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某天,朋友圈看到一篇很热门的文章:《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是的,抑郁过的人大概都知道,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伤痕,大概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爱恨交加。

抑郁时,很多人都会怨恨原生家庭,其实恨背后也是深深的爱。那么这种爱恨交织在抑郁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与父母关系的冲突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恨之越深,是因为爱之越切而不可得。

01 童年带来的影响

冲突一方面来自恨父母把我培养成这样的性格,导致了抑郁;

责备父母无意识地给了很多枷锁,需要我出人头地,给了我沉重的压力;

恨父母从来不是真的爱我......

所以,抑郁那会,每次听到“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时,我觉得是种讽刺。

特别责备父母,觉得父母从来都不是爱我的,而是带有条件爱我的,希望我能出人头地才去爱我的。


当这种责备不断强化的时候,就变成了:恨,然后又不断强化恨,最后变成了惩罚父母:与父母断绝联系,或者通过自我攻击来惩罚父母。



02 实现不了父母的理想

实现不了父母的期望,我们开始自责、内疚。因为父母还有很多亲戚、很多朋友都在和父母比较,我也感受到父母也不认输,他们只想第一,我应该为父母争光的,让他们脸上有光的。

我们也想变成他们期望的孩子,他们理想中的好儿女:事业有成,光耀门楣。因为我们只有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才会爱我们。所以,潜意识其实还是我们想获得父母的爱。

我在朋友圈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的民族,中国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孝,而是在孝的同时,却又被孝所束缚。”

所以,当我不能成为他们想要的那个优秀的孩子(其实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只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且不符合实际而目标受挫),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特别是这个时候我还抑郁了。

我开始内疚、自责,然后不断暗示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就越来越强化这种情绪,演变成:恨自己;然后继续强化,最后变成越来越恨,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然后开始了:自我攻击。



03 父母无法理解我们

当回到过去和回到未来都无法做到时,我们个人没有任何力量,于是向外求助。向外求助的第一步肯定是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当求助于父母时,因为父母对抑郁症的不了解,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内心已经崩溃。

要么责备我们,觉得我们无事找事,觉得我们想多了......

要么当父母看到我们意志力的瘫痪,丧失任何行为时,觉得我们是懒惰,开始不断地用他们所谓的激将法来刺激我们......

再或者,父母很心疼我们,于是开始也被带入这种情绪,他们开始着急,焦虑。

责备和激将法导致了我们的愤怒,愤怒不断强化便转变成恨。他们的焦虑则导致了我们内疚、自责,内疚自责强化的结果就是恨自己,最后开始攻击自己。

所以,我们看到,恨中夹杂爱,爱中夹杂恨。


我是如何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冲突的?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放下恨,生活会更轻松;学会爱,生活会更快乐。

我也差不多是在接受现实之后才去处理这个冲突的。处理的办法就是:理解父母、原谅自己、原谅父母。

01 理解父母

要做到明白为什么父母会对我们这样那样,为什么父母潜意识灌输了那么多价值观念给我们?其实回答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父母当时所在的社会背景,他们所面临的挫折和社会的压力。

比如我的家庭,我父母对我一方面是溺爱,一方面父亲容易焦虑,所以我小时候感觉到的环境是压抑和不安全的。但慢慢学会去理解父亲之后会发现,其实父亲小时候也缺爱,因为奶奶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父亲才会这样。

父母是很难了解抑郁症的(特别是我们父母已经50多岁以上时),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要知道这个社会除了真正得过抑郁症的人之外,不了解抑郁症的人非常多,更何况我们的父母?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跟他们描述清楚。



02 与父母沟通,并原谅自己

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跟父母沟通,告诉父母我做不到他们想要的样子(那不合理),而且那也并非我真正想要的。

我曾经有过多次和父母的沟通。

我跟父母说过:

"我不想再跟别人比较了,也希望他们不要和别人比较了。花费物力、精力,做了很多给他人看到的面子的东西,而自己过得很累很累......."

"为了他人的认可而活着失去了自我,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常的痛苦......"

"其实我们相比很多人来说过得都算很好了,但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比每个亲戚都好。"

“创业不成,安安分分地工作,收入其实比起很多人来都是不错的。”


“”我没办法像那些很有钱的亲戚那样吃苦,我也扛不了那么大的压力,我就是一个女人,所以我也比不了某些亲戚”;

“我不想那么辛苦的工作,我其实希望工作之外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业务爱好,比如读书、美食,而非工作就是全部......”

也许,到了父母这年龄,这种习惯,这种根植于他们内心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但我说出了我内心想要的以及不想要的。同时,我也告诉自己:这一次,我要为自己而活。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原谅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孝顺的,但是孝顺或者爱他人,需要建立在学会爱自己之后、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基础之上。

从现在起,抛弃你所有的内疚和自责,因为无需内疚和自责,我们并没有错。



03 原谅父母,学会爱

其实,我也恨过父母很长时间。

这种恨:

第一,觉得父母不是真的爱我,我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第二,这种恨其实还是来自于自己: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而我们为了获得他们的爱,也给自己制定了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者要求太高,却达不到。然后导致无法接纳自我,把这种对自我的恨投射给了父母。

对于第二种,接纳自我就可以了。具体请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成长篇:认清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我是如何做到不在意他人看法的?》。

对于第一种,如果沟通不了,那就放下吧。能做到:不恨父母,也不被他们影响就够了。



感谢抑郁,让我收获很多

其实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能总结很多亲子教育过程中对后代身心发展不好的经验、教训,从而学会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和我们自己的后代相处,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就经常和伦伦谈起宝宝出生后,我们的教育观:

不和伦伦吵架,一定要让宝宝看到、感受到我们之间夫妻之间很和睦,很幸福,让ta学会爱,学会付出,学会合作(所以从备孕到现在我们真的没吵架过);

给宝宝足够的爱,让ta不会为了获得别人的爱而失去自我;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从工作或其他地方带来的情绪影响家人(现在遇到情绪问题我先自己消化,消化完了或者实在消化不了我才找伦伦),而不会像过去除了抱怨什么也不做;

我也坚决不会对宝宝说这个世界很黑暗,而是向伦伦学习,用善意的眼光看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让他内心充满善良和美好;

要让宝宝像伦伦一样付出后不急于要求回报、要求马上有结果,学会感恩......

这一切,与其某天后悔父母没做好,不如提前学习,当下好好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后悔;做好了现在,自己内心一定坚信未来可以做好,那么未来也不用担忧了。

所以,不后悔过去,不担忧未来,就是安安分分地把现在的每一件事做好,而非担忧后悔,连现在都过不好。因为,现在的一切将变成未来的过去,如此,循环往复,总是担忧未来和过去,这一生都过不好。

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真的可以总结出来很多经验、教训,对以后自己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别再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在自我设限。正因为你不断暗示自己:你做不到,思维改变行动,你也不愿意行动了。行动都没有,试问:你站在原地,结果能自动走向前方?

最后,以《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一文中的一句话结尾:

“和解和孝顺不代表肯定父母造成的伤害是正确的。和解和孝顺是因为我们已经成长到有力量去面对创伤,有力量去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有力量比曾经爱且伤害自己的父母更好地去表达爱。”

西西的《抑郁症,我们内心的冲突》包含以下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

1. 如何走出“过去回不去,未来没希望“的绝境?

2. 抑郁时,为什么我们想离婚或分手?

3. 抑郁时,为什么我们害怕朋友嘲笑自己?

4、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见朋友?

5、抑郁时,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出门?

第2个回答  2021-06-17

99%抑郁孩子三观出问题,是父母造成的!
偶滴个马丫→_→有一些抑郁的孩子啊,三观都出问题了,消极被动悲观,还想啃老,父母搞不懂这孩子三观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啊,其实是父母造成的。[马丫是个好学生]

不管孩子做啥,父母总是能挑出毛病来,他能不消极吗?父母总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孩子心不甘情不愿,他能不被动吗?父母总是看孩子没有希望,唉声叹气。你说孩子能不悲观吗?不管孩子做什么事,父母总是打击孩子的自信,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孩子失去了自信,他能不啃老吗?

所以孩子这些负面的三观啊都是父母帮助梳理起来的。

第3个回答  2019-10-20
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教育方面出问题才会导致。
第4个回答  2019-10-20
这个是因为有些人他的童年受父母影响很大,所以导致了抑郁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