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都听法师讲法,说散乱心念佛能够往生西方,这真是不可想象。

我是修学净土的,依照净空老法师的教诲修学。净空老法师再三强调有把握的往生是一心不乱的 修学程度,最低也要功夫成片。但是最近有很多同参不知道听哪位法师讲法,说是散乱心念佛也可以往生,网上也有很多问这个问题的,我觉得这个散乱心念佛是不能往生西方的,不管临终的 一念清净心多么短暂,只要信愿恳切就能往生,但是这一念清净心,一定是得有的,不然我们为什么要每天念佛啊?念和不念既然都一样,为什么还念佛呢?都等临终念佛接引得了呗,这种观点和日本的 本愿念佛法门又有什么区别呢?口念弥陀心涣散,喊破喉咙也枉然。说的不就是没有清净心的 念佛,等同于没念一样么。有异议的同参请不惜赐教,参究一下,为我挑重点讲明个中缘由。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散乱心念佛也能往生依据的是净土宗开宗祖师阿弥陀佛之化身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不知您对善导大师以及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了解多少?简单介绍下善导大师。中国净土教的大成者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出生于隋朝大业九年 (六一三),往生于唐朝永隆二年(六八一),春秋六十九。其活跃于「自信教人信」的正是唐朝国运极为鼎盛的太宗、高宗时代。二十几岁便亲证念佛三昧,古今高僧,少出其右。大师念佛之精至,达到口念阿弥陀佛一声,即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百声千声,光出亦然,所以后世称光明和尚。大师著有五部九卷,尤其大师为了纠正当时教界对《观经》的错解,乃撰着《观经疏》 (亦称四帖疏) 四卷,后世以此疏谓之「弥陀传说」,亦谓「楷定古今之疏」,珍重如经,而大师亦被尊为「楷定古今之大师」。
大约在公元955年后周世宗实行排佛政策,善导大师的著作在中国失传,直到公元1891年清朝年间才回归中国。所以很多人对善导大师以及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很陌生,不了解。大师之后,在中国则有少康继起,大力弘传,人称后善导。在日本则有十二世纪被誉为智慧第一、尊为势至应现的法然继起,全依善导《观经疏》创立日本净土宗,此书遂成为日本净土宗的根本圣典。法然上人在他所著的《选择集》结文说:善导《观经疏》者:是西方指南,行者目足;然则西方行人,必须珍敬矣!同时大师也被尊奉为高祖,而法然则成为宗祖。现在日本最大宗派之净土法门,其各流各系,皆源出法然,而法然则全依善导。
寂而常照 星曜东方 法然继起 宗风丕扬
我作此偈 赞古赞今 南山东海 长耀明灯
这两行赞偈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大德对善导大师及法然上人的部份赞词。
就您的散乱心念佛是否往生的问题,简单引用大师几则开示回答。首先佛法讲究机法相应,依教奉行才能成就。善导大师就净土法门又机法两深信开示:「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如果没有此两种深信,再怎么修学也是连净土宗的门都没进来。您看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无有出离之缘。这些词语都是末法凡夫的最真实写照,必须要决定深信才行。这样子凡夫都是心散乱的,靠自己根本没有出离之缘。而后面法深信就是要深信阿弥陀佛救度的就是前面所讲的罪恶生死凡夫,就以这种根机乘佛愿力定得往生,念佛即是乘佛愿力。而没说要先心清净到什么程度,或者念佛到什么境界有什么功夫才能往生。「机」和「法」互相含摄、互为答案。没有出离之缘的罪恶生死凡夫,需要什么样的法?答案在下面: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救度谁?答案在上面:无有出离之缘的罪恶生死凡夫。所以善导大师还说到::「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往生全靠佛力为增上缘,与自身修持功夫,心散乱还是清净与否无关。
另外关于净土宗的修持,善导大师有明确规定,在《观经疏》〈散善义〉「就行立信」之文中大师有讲到:「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
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
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
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
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
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
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
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
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由以上开示便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是正定业,就是决定往生之行。因顺彼佛愿故。这个专字是专而不杂的意思,不是讲心清净活散乱与否,正定业中根本没有提到这个心散乱的问题。
怎样不能往生,杂修不能往生,不是散乱心专修。大师在.《往生礼赞》「专杂得失」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497页)中有开示: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由大师开示可知专修十即十生,杂修千中无一。散乱心专修亦十即十生,纵有清净心杂修亦千中无一。佛号重于清净心,而不能把清净心看的比佛号还重要。严重本末倒置失往生。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两句话是阿弥陀佛说的吗?(莲友答:「不是。」)是善导大师说的吗?(莲友答:「不是。」)是净土宗祖师说的吗?(莲友答:「不是。」)
学净土法门的人,为什么把不是阿弥陀佛说的、不是善导大师说的、不是其它净土宗祖师说的话记在心中、背在口上呢?
这两句话,是以禅宗的思想来解释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不是阿弥陀佛说的,不是善导大师说的,所以就不是我们所要听的,不是我们所要记的。大家恰恰把不是要听、不是要记的话都记在心中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被别人一说,就唬住了,我们迷信,我们不能正信。这两句话放在心中会快乐吗?(莲友答:「不会。」)这两句话放在心中怎么能快乐?
好了,下面我们要把这两句话在心中消化掉。
这两句话,是出自于一位禅宗的大德——憨山大师,他不是专修净土的。他也提倡净土,不过,他是依据禅宗的观点说:你口念弥陀,念阿弥陀佛名号,但是你心不清净,心很散乱,你没有证悟空性,没有达到某种功夫境界,比如晚上睡觉睡着了,念不出来佛,做梦的时候,都一片混乱颠倒,那你这样的人没有功夫,你怎么能往生西方呢?你就是把喉咙喊破了,也没有用。这两句话听起来,我们心中会不会害怕?当然害怕嘛!因为我们做不到嘛!
所以我们就知道,从古到今,求生西方的人很多,禅宗的人也求生西方,那么他就以禅宗的观点解释净土法门;天台宗的人也求生西方,他就以天台宗的观点解释净土法门,所谓「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这都是天台宗的观点;唯识宗的人也求生极乐,他就以唯识宗的观点解释净土法门;律宗的人持戒持律,也求生极乐,他就以戒律的观点解释净土法门……。这些解释纯粹不纯粹?不纯粹。对于他们各宗各派的人,都有引导的功效,但对我们专修净土法门的人,就混杂了。
喊破喉咙也枉然──通途教理
还有人讲到:「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说你口中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是散乱的,没有禅定,你喉咙喊破了,也不能往生。这句话对我们净土法门来说是错误的,又是拿了通途法门的教理来衡量特别法门。因为通途法门就是要修戒定慧,要断惑证真。他说:「你虽然念佛,但是你没有戒定慧,你心里很散乱,你没有断烦恼,你不是喉咙喊破也枉然吗?」这是通途法门的教理。所以,大家一听到这样的话,就担心了、害怕了──不必!
如果我们懂得净土是特别法门,我们心里边就很踏实,「对对对!你讲的是不错!不过你讲的是按照通途法门戒定慧修行的,我现在是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两不相干!」追问

善导大师的开示里,字里行间都是一心,心地不清净又怎么能一心。清净和一心没有区别。善导大师没有错,错的是后代研究他经典的法师,把意思错会了。日本的本愿念佛就是以善导大师的 开示衍生出来的,但是意思完全错会了,平时不用念佛,也不需要什么程度,临终都能去,导致都不用心修行了,都等临终阿弥陀佛本愿18愿接引,有的善根福德姻缘具备,临终往生了,大部分都不能往生,可怜啊。特别到不用好好念佛就能往生,真是冤死

追答

南无阿弥陀佛!首先善导大师讲的一心专念就是指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万不可杂修杂行,因为杂修杂行失往生,与清净心无关。您可以查查善导大师的著作看有类似于心地不清净念佛不能往生之类的开示没有?受圣道门戒定慧修学的影响很多人看到念这个字就会联想到清净心了,所以善导大师在对十八愿愿文的对文增减开示中特意把念改为声。也就是只论口称佛名,不论心清净与否。大师在.《观念法门》(《善导大师全集》第354页)开示到:「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在.《往生礼赞》(《善导大师全集》第539页)中开示:「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还有《观经》下品下生往生人也是口称佛名往生,您认为在那种情形下还会有清净心或念佛功夫吗?如果有从何而来下品下生人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何来心地清净?若是没有为何口称佛名往生了呢?再引用 印光大师一段开示,「自谓弘法」之文(法门相混之错):「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弘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评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并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续编卷上·复善觉大师书)。
您说的平时不用念佛并非本愿念佛,而是所谓的净土真宗,完全重视信愿而轻视念佛之行。而法然上人所倡导的本愿念佛法门是信愿与念佛行持并重,因信愿深重而念佛不辍,念佛不断又是信愿之深重体现,信愿行三者具足,三者是一,不相分离。顺佛本愿,定得往生。其思想与行持要领与善导大师系一脉相传!

参考资料:慧净上人 《善导大师语录》净宗法师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

参考资料:慧净上人 《善导大师略传》《善导大师语录》净宗法师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6
阿弥陀佛!应依佛经原典为准。经上分明指出,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你不要怀疑了。而且目标要定在上品上生。取法与上,只得其中。总之不但要一心不乱,而且多做好事、持戒、看经书、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六度万行一个都不少,才有可能上品上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 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 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 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 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追问

观点不悖。阿弥陀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06
末学觉得:能一心不乱念什么都能成就,念阿弥陀佛圣号是希望借佛之力临终接引,只要能在临终时想起,甚至在中阴身时想起一念就能被佛接引。追问

是的,阿弥陀佛!

追答

补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三种途径:自力,他力,自力+他力。
我说的是前两种情况,净空法师说的是第三种情况。靠自力往生肯定在上品中,靠他力往生则应该多在下品中,靠自力+他力应该多在中品中。

追问

这三种总结应该是你个人说的。你的见解。请您指出经论出处?
自力万中无一,太难了。理论上说的过去。
他力是不可能的,要是有这方法,佛菩萨就不用度化了,都是大慈大悲的 ,神通道力送我们去了。
自力加他力,才是万修万人去的 方法。
阿弥陀佛

追答

这三种总结是我从某本书上看到的,没有经论出处,至少我不知道。
自力往生在唐之前有很多,只是现在的人重理论而不重修证,所以少了,通过修禅往生甚至证果自古有之。
他力就是依靠阿弥陀佛,这个他就是阿弥陀佛本身。但是这个方法不可靠,万一在死时神魂颠倒,正念不起就往生不了了,所以才有助念,才有平时的的一心称念。

追问

你还没有分开华藏世界往生和极乐世界往生的 区别。
他力,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在加持每一个人,但是我们有障碍,感受不到或不相信,所以加持不上,他力是建立在自力的基础之上,自己不相信,他力也就根本形同虚设。
这个问题暂时你还不能思考出结果,阿弥陀佛。

追答

无论是他力还是自力都是建议在相信的基础上的,只要相信,临死前正念不倒,一念即可完全由他力往生。您是把自力和相信划等号了吧?

追问

你说的话自相矛盾。

第3个回答  2011-05-07
对重视功夫的人,就要多强调信愿;对于重视信愿的人就要多强调功夫。
什么是有把握?把握什么?就是把握当下这一念。
功夫是自然而然的东西,想那么多倒不如把握当下这一念是阿弥陀佛。

念佛不在于念到了什么层次,而在于一直在念。久而久之,生命本身会给你一个说法。

(以上文字感谢赵文竹老师启发,明说不为盗。)
第4个回答  2011-05-06
要努力朝 一心不乱 努力。追问

阿弥陀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