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干活

如题所述

      不想干活,可以理解为职业倦怠。

      1.什么是职业倦怠感呢?

      它是员工面对压力所形成的生理或心理的疲劳状态。

      “职业倦怠”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罗伊登贝格尔提出,用来指人面对过度工作产生的身体和情绪上的疲劳状态!

      这种状况通常发生在一些服务型职业身上,如教师、警察、医生、护士等人群身上。

      这些人群,通常会面临一些高度重复的工作,有时候还会接到一些艰巨的任务,如果不懂得调节情绪,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很可能会对曾经热爱的工作麻木不仁,让有能力的你却没动力去做事。

        之前认识一位女生小乐,她在一家大型美妆公司做文案。

      虽然她是学文学出身的,在学校得过无数的作文竞赛奖,但是,她在写文案的时候,却遇到了挫折。

        她写的东西要么太长,让人读得云里雾里,要么就是太飘不接地气,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领导也多次批评她,觉得她不如自己当初期待的那么好。

      她很苦恼,为什么自己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文案却写得那么差?

      其实,写文章和写文案,两者还是有挺大区别的,文章写得好,不代表文案写得好。

      写文章,你可以用长篇大论来阐述你的观点,但是,写文案,就要求你用三言两语把产品的卖点精准地表达清楚。

      你想要把文案写好,必须得让自己从写文章的思维走出来。

        可小乐她写惯了文章,思维一下子转变不过来,所以,写的时候十分痛苦,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文字水平,甚至陷入不想写不敢写的状态,对文字的敏感,对文学的热爱,也随之消失,对工作提不起丝毫的热情。

      她跟我倾诉说:“我写的内容好烂,没心机写了,心好累,想‘封笔’,去做其他工作了!”

      其实,并不是她写不好,只是她对美妆文案这个领域不熟悉,对工作失去了控制感,才觉得自己做起来不顺心,没有成就感。

        于是,我就劝她:“先不要那么快就放弃,给自己一段缓冲时间,你还是非常热爱写作的,你的文字功底非常强,你只要认真研究文案的技巧,把你过去写文章的心法和文案贯通起来,就可以写得非常出色了。“

        她听后,觉得挺有道理,就去跟上级请了几天假期,好好休息了一天,然后花两天去研究写文章和写文案之间的共通之处,她发现,原来文章和文案,想要打动人,都需要研究受众,她以前写文章,是给同学看的多,而现在写文案,是针对白领。

      所以,如果还按照学生思维来写,肯定很难打动白领们。

        于是,她马上转换思维,先去收集白领相关的资料,如他们的生活方式、购物习惯、出入场所等等,把这些研究透彻了之后,再来写文案,加上她本身就有很强的文字功底,很快就写出了广受读者的内容,文案的转化率也翻了好几番,得到领导的嘉奖,工作也变得积极起来!

        职业倦怠期,很多职场新人都会遇到,就是工作一段时间,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当下的工作,于是产生消极怠工的思想,可是,只要调整好心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慢慢走出这种困境,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职业倦怠症”不是病,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症状,只要我们积极“治疗”,很快就可以解决!

        2.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期呢?

        著名的《马氏工作倦怠量表》从三个维度表达了这种倦怠:

      心好累。专业术语叫“情绪衰竭”。

        情绪衰竭,就是说我们的热情、体力都被消耗掉了,不想去做任何工作,对工作任务提不起任何兴趣,也不想承担责任,对上班也充满着恐惧!

      我部门有个同事,是新来的,但是工作量一点都不比老员工少,遇到销售旺季,还要加班加点去完成,他来实习的3个月,几乎没有哪天是轻松的。

      一开始他还是挺不在意的,觉得自己新来的,多做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当作锻炼。

      可是,有天他跟与他一同进来的新同事交流,发现,她的工资居然比他多1000元,而她平时的工作比他闲多了,他心里就失衡了。

      从此,他心里时常会跑出来一个声音: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特别是在加班的时候 ,这个声音更强烈。

        本来他工作还挺积极的,但是自从他得知这个消息,热情明显消退,原来他每天都是早早去办公室的,之后都是踩点到。

        他又不好意思去跟老板说,因为他是新来的,还没过试用期。

      付出那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有些人很轻松收入就超过我们,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很容易让人心里不平衡,对人对事失去热情。

      此外,还有一些人,项目进展不顺利,和同事关系僵化,忙于处理职场的纷争等等,都会引发“情绪衰竭”!

      不想干。专业术语叫“去人格化”。

      对组织和同事都很不满,对客户关系冷淡,不把自己当人,也不把别人当人。这种情况下经常有冲突是必然的。

      我们会把自己遇到的人,如老板、同事、客户当做是物品,不愿再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变得很冷淡,像行尸走肉一样。

        记得有一次,我去超市购物,有一位长相标志的女导购就是这样。她站在一个货架前,有人过来就应付式地微笑表示一下,有人问就爱答不理地回答一下,让人感觉很不耐烦的样子,稍微问多几句她就发起牢骚:问这么多,到底买不买的?

        很不友好,就好像在说,我的东西都是好的,你爱买不买,不买别瞎逼逼这么多!

      她只把客户当成是一个纯粹的购物者,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情感交流和友好沟通,她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别人问什么就回答什么,而且还有脾气!

      这种状态,其实是我们在人际关系紧张时候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处在这种状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较疏远,无法进行一些走心的交流,久而久之,人会进入倦怠期,不想干活!

        “我不行”。专业术语叫“低个人成就感”。

        对自己的工作评价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怀疑自己的价值。经常说的是。我不行,我没用。

        要么是你缺乏相关能力,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就像前面的小乐,对工作内容不熟悉,怀疑自己的价值,无法获得成就感!

      要么是你的工作重复度很高,你对工作已经驾轻就熟,没有什么挑战性。很多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都是如此,譬如普通的服务员、银行柜员、英语翻译……

      这些工作,不需要费多大脑力,就可以轻松胜任,你做久了,会觉得自己像个人工机器人,只要设定了程序,就可以自动工作,但是做起来没有什么成就感,做久了就容易产生倦怠感!

      3.那么该如何破呢?

      首先,针对情绪衰竭,你需要的是解决情绪问题。

      很多情绪问题,都是在某个环境产生的,只要转换一下场景,你的情绪会好很多。

        所以,当你出现情绪问题,你可以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宣泄自己的情绪。

        或者是参加一些聚会,找一个可信赖的伙伴倾诉,请他给你一些好的建议;或者,你跟老板说自己目前的真实状况,让他给你一些建议或者给你放一假调节一下!

        其次,针对去人格化,我们可以跟同事多互动、多沟通,增进彼此的亲密感,譬如讨论一些最近的热门电影电视,或者是明星网红,还可以是星座、九型人格等等,找到你们共同喜欢的话题,就能够有很多东西可以聊。

      我们在职场,不只有本职工作,和同事多沟通交流,除了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因为配合默契了,工作也会进行得更加顺利!

        第三,针对低成就感:面对像电脑程序一样的机械化劳动,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创造一些“成就感”!

      你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工作,譬如,你可以把一些“程序性工作”,如记录数据,打印文件……

        设置一个完成时间,像升级打怪一样去做,如果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可以给自己创造一些“成就感”,那你就可以从容面对这些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任务了!

      总的来说,职业倦怠感,是指人对过度工作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疲劳状态,是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的,不用担心,你不是一个人。

      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感呢?三个原因: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

      怎么应对呢?

        情绪衰竭就转换场景,去人格化就多和同事沟通交流,而低成就感就去可以知道一些可以让自己感到有成就的事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