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里的四弘誓愿是什么???

如题所述

佛教人生观之一是诸菩萨于因位时发起的四种愿心(愿望)简称为四弘,又称为总愿。

分别是:

一、未度者令度 此弘誓缘苦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今明苦者即是生死也。生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谓六道众生。所禀阴入界身。果报既粗。

有形质分段之成坏也。二变易生死。谓罗汉辟支。及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虽无分段粗报。犹有细微因转果移。变易生灭之所迁也。若一切未度二种生死苦者菩萨发心。愿令得度故云未度者令度

二、未解者令解 此弘誓缘集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解集谛。令解集谛。今明集者。即是烦恼润业。能招聚生死。烦恼润业有二种:

1、四住地烦恼。润分段生死业。能招集分段生死苦果也。

2、无明住地烦恼。润变易生死业。能招聚变易生死苦果也。若一切未解此二种集者。菩萨发心。愿令得解。故云未解者令解

三、未安者令安 此弘誓缘道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安道谛。令安道谛。今明即是能通涅槃之正助道也。有二种正助道。

1、偏缘真谛。修正助道。此道但得至小乘尽苦涅槃。

2、正缘中道实相。修正助道。此道能到大乘大般涅槃若一切未安此二种道者。菩萨发心。愿令得安。故云未安道者令安也

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此弘誓缘灭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得灭谛。令得灭谛。今明灭谛者。即是业烦恼灭。生死苦果灭也。有二种业烦恼生死。

1、分段生死业。四住地烦恼。灭。则分段生死苦果灭。即二乘所得灭谛也。

2、变易生死业。无明住地烦恼灭。即变易生死苦果灭。诸佛及大菩萨所得。不共究竟灭谛也。

扩展资料:

佛教信徒种类:

一、比丘

意思是乞士,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二、比丘尼

意思是乞士女,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相传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释迦牟尼的姨母。后来女子出家为尼成为佛教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古代的许多国家中,都有比丘尼僧团。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三、优婆塞

意思是清信士、近事男,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众。这些信众虽然没有出家,但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教义加以约束,遵守“三皈五戒”。

四、优婆夷

意思是清信女、近事女,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众。她们与优婆塞同样,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一定要求加以限制,遵守“三皈五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弘誓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3

四弘誓愿指的是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誓愿。又称四弘誓、四弘愿行、四弘行愿、四弘愿。略称四弘,或称总愿。

出处:

1、《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云(大正24·1013a)︰所谓四弘誓,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得涅盘令得涅盘。

2、《长阿含》卷八〈散陀那经〉云(大正1·49a)︰‘瞿昙沙门能说菩提。自能调伏,能调伏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脱,能解脱人;自得灭度,能灭度人。

3、《道行般若经》卷八〈贡高品〉云(大正8·465c)︰‘诸未度者悉当度之,诸未脱者悉当脱之,诸恐怖者悉当安之,诸未般泥洹者悉皆当令般泥洹。

详细解释:

1、一未度者令度 此弘誓缘苦谛而起。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今明苦者即是生死也。生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谓六道众生。所禀阴入界身。果报既粗。有形质分段之成坏也。二变易生死。谓罗汉辟支。及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虽无分段粗报。犹有细微因转果移。变易生灭之所迁也。若一切未度二种生死苦者菩萨发心。愿令得度故云未度者令度。

2、二未解者令解 此弘誓缘集谛而起。故缨络经云。未解集谛。令解集谛。今明集者。即是烦恼润业。能招聚生死。烦恼润业有二种。一四住地烦恼。润分段生死业。能招集分段生死苦果也。二无明住地烦恼。润变易生死业。能招聚变易生死苦果也。若一切未解此二种集者。菩萨发心。愿令得解。故云未解者令解。

3、三未安者令安 此弘誓缘道谛而起。故缨络经云。未安道谛。令安道谛。今明即是能通涅槃之正助道也。有二种正助道。一偏缘真谛。修正助道。此道但得至小乘尽苦涅槃。二正缘中道实相。修正助道。此道能到大乘大般涅槃若一切未安此二种道者。菩萨发心。愿令得安。故云未安道者令安也

4、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此弘誓缘灭谛而起。故缨络经云。未得灭谛。令得灭谛。今明灭谛者。即是业烦恼灭。生死苦果灭也。有二种业烦恼生死。一分段生死业。四住地烦恼。灭。则分段生死苦果灭。即二乘所得灭谛也。二变易生死业。无明住地烦恼灭。即变易生死苦果灭。诸佛及大菩萨所得。不共究竟灭谛也。若一切未得此二种灭谛者。菩萨发心。愿令得灭。

开展材料:

诸佛有总愿别愿,四弘誓愿为总愿,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必发此愿。以所愿广普故曰弘,自制其心故曰誓,志求满足故曰愿。缘四真谛而发此四愿也。

菩萨若以诸法实相之慧。发此四愿。即是发菩提心。万行之本。灵觉之源。是以一切大士。由斯弘誓。曩劫修因。十方大圣。缘此四愿常处生死。广度众生而不永灭。今明不共之法。先从弘誓为始。意在此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弘誓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4

四弘誓愿指的是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 此弘誓缘苦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今明苦者即是生死也。生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谓六道众生。所禀阴入界身。果报既粗。有形质分段之成坏也。二变易生死。

谓罗汉辟支。及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虽无分段粗报。犹有细微因转果移。变易生灭之所迁也。若一切未度二种生死苦者菩萨发心。愿令得度故云未度者令度

二未解者令解 此弘誓缘集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解集谛。令解集谛。今明集者。即是烦恼润业。能招聚生死。烦恼润业有二种。一四住地烦恼。润分段生死业。能招集分段生死苦果也。二无明住地烦恼。润变易生死业。能招聚变易生死苦果也。若一切未解此二种集者。菩萨发心。愿令得解。故云未解者令解

三未安者令安 此弘誓缘道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安道谛。令安道谛。今明即是能通涅槃之正助道也。有二种正助道。一偏缘真谛。修正助道。此道但得至小乘尽苦涅槃。二正缘中道实相。修正助道。此道能到大乘大般涅槃若一切未安此二种道者。菩萨发心。愿令得安。故云未安道者令安也

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此弘誓缘灭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得灭谛。令得灭谛。今明灭谛者。即是业烦恼灭。生死苦果灭也。有二种业烦恼生死。一分段生死业。四住地烦恼。灭。则分段生死苦果灭。即二乘所得灭谛也。二变易生死业。无明住地烦恼灭。即变易生死苦果灭。诸佛及大菩萨所得。

扩展资料:

菩萨璎珞本业经》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云︰‘所谓四弘誓,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得涅盘令得涅盘。’此四弘誓愿系约四谛而言,与前述《道行般若经》等所说不同。尤其以第三弘誓为安于道谛之意,更是大异。《法界次第初门》卷下对此说曾有详解。

依《摩诃止观》卷十(下)之意,空见之阴界是苦,十使等是集,念处等是道,四倒破是灭,约此而起誓,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量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知,无上菩提誓愿成。由此说亦可见及约四谛之义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弘誓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4

四弘誓愿指的是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誓愿。又称四弘誓、四弘愿行、四弘行愿、四弘愿。略称四弘,或称总愿。

(术语)梵语僧那,译曰誓愿。诸佛有总愿别愿,四弘誓愿为总愿,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必发此愿。以所愿广普故曰弘,自制其心故曰誓,志求满足故曰愿。缘四真谛而发此四愿也。

心地观经七曰:‘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就有情住持三宝,大海劫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

止观大意谓一,“众生无边誓愿度”,是缘苦谛而度无边众生之愿也。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是缘集谛,而断无尽烦恼之愿也。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是缘道谛,而学无尽法门之愿也。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是缘灭谛,而成无上佛道之愿也。往生要集上末曰:‘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数誓愿断,三法门无尽誓愿知,四无上菩提誓愿证。’

扩展资料:

【四弘誓】 [出止观大意] 弘。广也。誓。制也。谓菩萨广发誓愿。要制其心。志求满足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一众生无边誓愿度此依苦谛境而发誓也。

佛家的信仰能在近代以来,备受关注,主要除了与哲学科学的言论之外,最重要的离不开众善奉行的思想。那作为修行学佛者都知道佛家讲因果定律。最重要的就是要发“菩提心”,发“四弘誓愿”。

佛家的经文经常会说到“菩提”二字,菩提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所以学佛修行者在懂得因果定律时,懂得利益众生同时,就已经开始发“菩提心”。

真发菩提心的人,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这样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弘誓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弘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24

四弘誓愿指的是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誓愿。又称四弘誓、四弘愿行、四弘行愿、四弘愿。略称四弘,或称总愿。

一未度者令度,二未解者令解,三未安者令安,四未涅盘者令得涅槃。

1、一未度者令度 此弘誓缘苦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今明苦者即是生死也。生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谓六道众生。所禀阴入界身。果报既粗。有形质分段之成坏也。二变易生死。谓罗汉辟支。及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虽无分段粗报。犹有细微因转果移。变易生灭之所迁也。若一切未度二种生死苦者菩萨发心。愿令得度故云未度者令度。

2、二未解者令解 此弘誓缘集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解集谛。令解集谛。今明集者。即是烦恼润业。能招聚生死。烦恼润业有二种。一四住地烦恼。润分段生死业。能招集分段生死苦果也。二无明住地烦恼。润变易生死业。能招聚变易生死苦果也。若一切未解此二种集者。菩萨发心。愿令得解。故云未解者令解。

3、三未安者令安 此弘誓缘道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安道谛。令安道谛。今明即是能通涅槃之正助道也。有二种正助道。一偏缘真谛。修正助道。此道但得至小乘尽苦涅槃。二正缘中道实相。修正助道。此道能到大乘大般涅槃若一切未安此二种道者。菩萨发心。愿令得安。故云未安道者令安也。

4、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此弘誓缘灭谛而起

故缨络经云。未得灭谛。令得灭谛。今明灭谛者。即是业烦恼灭。生死苦果灭也。有二种业烦恼生死。一分段生死业。四住地烦恼。灭。则分段生死苦果灭。即二乘所得灭谛也。二变易生死业。无明住地烦恼灭。即变易生死苦果灭。诸佛及大菩萨所得。不共究竟灭谛也。若一切未得此二种灭谛者。菩萨发心。愿令得灭。故云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

今四种弘誓所缘四谛。与前声闻中明四谛。有半满异。前但明半字有作四圣谛。今明满字无作四圣谛。所以二种四圣谛合明者菩萨之道。教门不同。若是三藏教通教。所明弘誓。但缘有作四圣谛而起。若是别教圆教。所明弘誓。通缘有作无作二种四圣谛而起。故约弘誓分别四谛。半满异于前也。

扩展资料:

出处佛法讲:诸经论述及四弘誓愿者,所说颇有异同。然近世我国佛教界,则多取‘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句。兹略述如下:《道行般若经》、《菩萨璎珞本业经》、《摩诃止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佛家的信仰能在近代以来,备受关注,主要除了与哲学科学的言论之外,最重要的离不开众善奉行的思想。那作为修行学佛者都知道佛家讲因果定律。最重要的就是要发“菩提心”,发“四弘誓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弘誓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