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跌,小麦跌到几时休?已经跌破1.6元/斤了,差不多了吧?

如题所述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小麦自年后行情不错,没有像玉米、大豆那样“开门跌”,而是迎来了“开门红”。
虽然涨势不算太强劲,但是总体是上涨的,这也是不错的行情了。
但是好景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到2月份以后,小麦的涨势逐渐变弱,最终也止涨转跌了。
那么,一直上涨的小麦为啥突然就跌了呢?
虽然节后小麦确实出现了上涨的行情,但是这个“上涨”恐怕是要加引号的。
因为节后小麦上涨并非真正是需求增长,确切地说,是供需错配引发的。
春节长假过后,国内粮食市场购销陆续恢复。
一些面粉企业陆续开工复产,但部分企业库存不足,因此有一定补库需求。
但是此时基层供给尚未完全恢复,从而限制了市场的供给,于是使得小麦出现了阶段性的供需错配,小麦价格迎来了上涨。
但是显然,既然是阶段性的,那么就意味着不会太持久。
随着十五过后,市场购销全面恢复,基层出粮恢复,市场粮源流通增加。
而这时各级储备小麦轮换持续投放,政策性小麦也陆续开拍,使得小麦供给增长较快,而整体下游市场消费平淡,因此小麦由之前的供弱需强转变为供强需弱,因此麦价下跌。
当麦价下跌时,就会带来3个问题:会跌到什么程度?会跌多久?今年小麦什么行情?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这3个问题。
第一,小麦会跌到什么程度?
每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想起去年小麦的高光时刻。
去年2月中旬,小麦价格突然大幅上涨,一度冲上了1.7元/斤的高位,与春节前相比,涨幅超过了40%。
而导致去年小麦大涨的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俄乌冲突导致国际麦价飙升,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另一个则是受此影响,心理预期明显增长,推动国内小麦价格上行。
后续虽然逐渐回落,但是大体也均在1.6元/斤的上下徘徊,或者说,1.6元/斤渐渐地就成为了小麦市场的一道槛。
如今随着小麦不断下跌,大部分价格已经跌破了1.6元/斤,这也是引发市场担忧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跌破1.6元/斤的小麦,还会继续跌吗?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就回答过,答案是仍有下跌空间,但跌破1.55元/斤的几率很小,在1.57-1.59元/斤之间波动的概率较大。
一方面,年后虽然需求低迷,但随着开学季的到来,面粉库存有一定消耗,之后仍存补库需求。
另一方面,政策性小麦拍卖虽然持续,但从成交价格来看,中储粮及地储小麦基本是随行就市,而最低收购价小麦底价虽低,但是加上运输、出库等其他费用折算后略低于市场价,但是并没有低太多,所以保供稳价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
再加上持粮主体的成本等因素影响,小麦在跌破1.6元/斤以后,惜售挺价情绪转浓,也抑制小麦下行的步伐。
第二,小麦会跌多久?
按小麦传统购销期来看,二三月份是小麦年后购销的关键期,此时也是市场供需博弈最剧烈的时候。
至于会跌多久,后续可收藏两大因素:
一是国家政策性小麦的拍卖情况。
主要是拍卖数量、价格等变化,在麦市供强需弱格局下,政策端动向对小麦市场引导较大。
二是需求变化及新麦长势。
自小麦退出饲用替代后,回归口粮需求,这时需求就变得相对单一,但并不意味着麦价就要一跌不起。
一方面,全球对于口粮安全的重视度明显上涨,国内保口粮的意图也十分明确。
另一方面,对于今年的新麦长势当前市场争论也比较多,尤其是部分地区有冻害,而新麦长势无疑也对小麦行情有重要影响。
因此,预计小麦跌势有限,尤其在进入1.57-1.59元/斤的区间后,可能会明显止跌。
第三,今年小麦行情如何?
小麦经历了去年的大涨后,已逐渐回归理性。
有部分观点认为,小麦价格重心将明显下移,整体将回归常态。
但新农观认为,影响小麦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一是俄乌冲突仍在持续,是否会演变尚未可知,而两国均是小麦出口大国,任何的变动都可能会引发小麦市场的动荡。
二是新麦长势未定,虽然大幅减产的概率较低,但是接下来天气变化未定,后期是否会遭遇春旱、倒春寒等也未可知,市场对此收藏度较高。
三是玉米价格虽然也在下跌,但是需求缺口存在仍对玉米有较强支撑,而有玉米作底,小麦价格也难大落。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