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还在上涨,能冲破1.6元/斤吗?警惕市场已发生“3个变化”

如题所述

随着秋粮上市,市场的重心也渐渐转移到了玉米的身上,但是近期小麦的表现却令人眼前一亮。
虽然涨幅并不算大,但是仍然以小步上涨的趋势向上挪移,并且渐渐向1.6元/斤的关口再次靠近。
那么,小麦能不能涨上1.6元/斤呢?
按理说,随着秋粮丰收,玉米开始唱主角了,再加上部分贸易商有腾仓的需求,小麦面临一个供给宽松的局面。
但是由于天气影响,玉米上市延迟,给小麦留出了一个空隙。
近期小麦价格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近期气温骤降,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雨,影响了运输,使得小麦上量减少,再加上国庆期间市场消费有一定恢复,企业有补库的需求,因此小麦价格有一定提振。
二是前不久,国家刚刚公布了2023年最低小麦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7元,比去年提高了2分。
虽然这一价格与当前小麦的现货价格相比差了很多,但是这也不失为一种政策端的表态,即对小麦的扶持力度增加,因此带动小麦市场情绪上涨。
而对比去年,小麦在四季度时“涨”势汹汹,先后突破了1.6元、1.7元不在话下,但是今年来看,小麦市场已发生了3个重要变化:
一是今年小麦增产丰收,并且质量好于去年。
去年夏收时遭遇降雨,小麦质量出现了分化,于是使得原本一直看跌的小麦势头扭转。
但今年小麦走出了一个“大反转”,去年冬播延迟,部分地区小麦的长势偏弱,因此市场一度预计今年小麦仍将减产减质,但是经过多方努力,今年小麦增产丰收,意味着供给十分充足。
二是小麦已退出饲料替代。
去年小麦之所以价格大涨,除了质量分化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小麦在饲料用粮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小麦替代玉米数量大幅增加,达到了3500万吨,而往年小麦的替代量约在1000-1500万吨左右。
但是今年随着小麦价格的走高,以及小麦作为口粮的重要角色,小麦已退出了饲料替代领域。
这也意味着,小麦需求将回归到口粮。
三是基层余粮较多。
往年随着集中收购的结束,粮食主要转移到了经纪人或者是基层的粮点。
而今年则不同,今年市场参与收购的主体明显减少,而各企业的收购力度也明显减弱,再加上小麦价格自去年大涨后,市场仍然盼望着能够冲上1.6元、1.7元/斤的高点,因此惜售情绪较浓,这就导致集中收购期结束后农户手里还有大量的小麦余粮。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小麦想涨上1.6元/斤无望了呢?
新农观认为,这需要分成两个阶段来看:
四季度的上半季,虽然国庆消费有所增加,面粉市场有所回暖,但是表现显著要弱于常年的平均水平。
而这主要是因为宏观形势低迷以及多地疫情的反复,所以使得消费不及预期。
因此,大量面粉企业通过维持较低的开机率来降低亏损。
而另一方面,市场余粮又较多,因此总体上供大于需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转变,这也意味着短期小麦很难集中发力。
再加上玉米即将迎来大量上市,市场的收藏点仍然会转到玉米身上,因此虽然近期小麦一直上涨,但是要涨破1.6元/斤有一定难度,因此上半季小麦仍然是窄幅震荡。
然而到了下半季,随着玉米大量上市之后渐渐趋于稳定,市场也有余力开始转向小麦。
再加上今年春节较早,下游备货需求提前,因此小麦有望再次向1.6元/斤发起冲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