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怎么用光线计算?

如题所述

康说过:“结构是光线的创造者。“在他看来,选择一种结构,与选择光线是同义的,要给空间以好的影响,让光线成为建筑秩序的一部分。在金贝尔美术馆中,康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并且当结构和光线发生关系时,光才会显得充满力量感。
在美术展览馆这一类建筑的设计中,如何去控制自然光线是尤其重要的,也往往是建筑师们的一个最主要的挑战。既要保证室内的照明需求,给艺术品增添亮色,又要保证没有破坏性的紫外线照到它们。而金贝尔美术馆所在的德克萨斯州沃思堡地区,太阳光充足而强烈,这是康面临的问题。

应该说,康在金贝尔美术馆的设计中,遇到了一位理想的业主——理查德·布朗,他同时也是美术馆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共同认为,在金贝尔的设计中,自然天光应作为主要的采光光源。更进一步说,在康的理想中,美术馆应是一个光和结构统一来定义的空间。
在金贝尔美术馆中,康设计了一种类筒拱形屋顶的结构,并让光线从天窗进入。实际上,这个似拱非拱的结构其实更趋向于弯曲梁,纵向跨在柱间。结构决定的曲线是一条轮转曲线(滚动圆周上一点的轨迹、亦可称摆线)。
光线通过轮转曲线拱顶中央的狭缝进入,照亮了屋顶银色的混凝土,大部分光线经过反射板的反射到拱顶侧面,同时有一小部分光线透过反射板,不致使反射板背面过暗,这样整个拱顶成一发光面光源,也给室内空间带来了适宜的天然光。这种采光结构,被康称之为“滤光器”。剖面——轮转曲线拱、天窗和人字形铝制曲面反射板的单元。

康自己在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到:“我正在德克萨斯设计一座博物馆,在那里我感到自然光的作用下混凝土拱的室内光线会有银的质感……这种光感会均匀地洒在室内而不是直接落在展品上,同时让人舒适地体会到自然光线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村老师在一次讲演中,谈到这个房子时将这种银的质感说成是“丝绸般的质感”,我觉得也是比较恰当的。

混凝土这种银(丝绸)般品质的展现更重要的不是源于它本身的光滑,而是因为在这样的光线下,才获得了银(丝绸)般的质感。因此,建筑设计中材料的特质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被展现这件事是尤为重要的。

于是,结构、材料、光线和建筑,在这个房子里融合的恰如其分。让你觉得这一系列的设计是多么的自然和巧妙,水到渠成,丝毫没有做作和多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4

可能你会觉得那些设计都离我们很遥远,大师们离我们很遥远,可是我想给你看的这张,是我某天下午在公司远眺休息的时候拍到的照片(希望不会暴露身份吧— —),在一个疲惫的下午,是这样的阳光让我整个人又重新活过来了。

其实用光线做设计是最常见也最不稀罕的,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气候、风能、城市环境,可是唯有光线是最平等的,它存在于一天中的每一刻中,或明或暗,或刺眼或柔和,它甚至没有一刻是不变的,它总是在变动。建筑师建造起了一个建筑并不是就是终点了,有光线存在于内的建筑必定是流动的、有生机的,因为它让光这个伟大且永恒的艺术家在创作,每一刻都是属于那个建筑最独一无二的时刻。

说到底,光也好,太阳能也好,风也好,水也好,我们利用它们,莫不如说,是我们要彻底放下作为造物主优越感的身段去了解这些大自然的规律,让它们,来帮助我们做设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24

刘家琨的这个博物馆算我很喜欢的一个博物馆设计了,有种设计的纯粹感吧,无论是斜穿过竹林的石块,还是入口处的坡道,以及顶层佛像处很高的楼梯,还有屋顶的狗洞(……),确实能看出来设计师是很用心地做这个建筑(以及没受什么约束……据说是一个随意做不差钱的方案……),但是据在那里工作的那个姐姐介绍说其实也不能算完全的清水混,因为内部其实是砖……
好吧扯远了,鹿野苑一个对光运用很神奇的地方就是这个穿过两个空间 的小水池了,水池两边的房间一明一暗(能从图中看出有一个房间在水面的上部有一条长的缝隙,而列满佛像的那个房间就比较暗)。
我们知道,水面是折射光的良好介质,光从一侧房间打下来,经水面折射到另一个房间,产生幽幽的亮光(从图三地面能看出水面的折射光),产生了一种很空寂的感觉。站在那个地方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