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层“人为源”特征元素含量的历史变化

如题所述

将上述“人为源”特征元素含量按样品文化序列排列于图6-10。从图中可看出,元素含量随历史演化变化趋势明显,汤家岗文化层(29号)以前元素起伏均较小;70号样品(周朝)以前Cd和P 等元素含量变化不大,且在时间上的含量变化步调非常吻合,表现出狩猎、刀耕火种的农耕文化时期由生物富集作用形成的“磷灰石型”元素组合特征。但周朝以后,这些元素含量开始波状起伏,Ag、Au、Pb、Sn等元素急剧增高,Cd和P分离,表明由于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革新,人类活动带给环境的元素不再是仅依赖于近于自然状态的(生物的)富集作用,冶炼、铸造等“人为的”化学作用将打破自然的地球化学平衡。

由于人类活动“标志性”元素丰度不仅包含了人类活动信息,也受自然环境背景的影响。要更好地对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的影响和作用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研究和解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变化可能具有的作用和影响份额,必须有效区分元素的“人为源”与“自然源”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