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如题所述

就是表明佛法不能够离开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则去追求成佛,就如希望兔子长出角一样,是不太可能的。

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

(一)善说,如实而说。

(二)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

(三)无时,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

(四)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

(五)来尝,应当自身证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世间国王统治人民所定之国法,则称为‘王法’。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关佛法与王法之关系,因时因地而异,有以王法而护持佛法、推动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毁佛法者,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

扩展资料:

大凡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们,都能了解和容摄低级智慧的境界;但低智人,却难梦相,更不能了解或涵摄大智慧人的境界。物理学家能了解涵摄普通人的常识,但普通人却不能了解,更谈不上涵摄物理学家们的见解与境界。唯大海水可纳百川,亦唯深广的佛法,能摄尽涵藏一切其他教法。

佛不以自己成佛为满足,他要人人成佛,也教导大家如何成佛。这一个一切平等、大智、大悲的怀抱,其伟大及深广处,确在一般宗教之上。

佛法为使自己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使一切众生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应该珍惜佛陀传给我们的教导方法,加倍努力,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使人人成佛,完成理智、情感、能力之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 (佛法与佛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意思是佛法不离开世间法,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好比水和波浪。平静的时候是水,风吹成了波浪,可是波浪还是水,本质还是水,只不过你看到的形状有点改变,不是本质变了。我们众生也是一样,一颗妙明本心也就是自性也就是如入不动的佛性并不因为你这一生在人道,另一生在修罗道,鬼道或者天道有什么改变。

在学佛法时候迷了的人就求出世间,以为有一个方法可以离开世间而成就超脱到六道轮回之外,其实呢,你去西方极乐世界修成了超脱了六道轮回还是要学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来到十方国土度众生的。

一切世间法就是佛法,应观诸法空相。一切世间都是在心内,就是在佛性内,一切世间的法自然也都是佛法。如果没有世间,佛菩萨到哪里去度生呢?

因为兔子是没有角的,又不是牛,兔子只有耳朵,所以六祖大师这句话是说要出世间求菩提是不可能求到的。
第2个回答  2020-01-01
首先要谈到这句话的背景。这是六祖惠能的话,他是禅宗的奠基人,佛学中国化的最关键人物,从此以后禅宗和传统佛教彻底分道扬镳,而我们以前常说的儒释道里的“释”,严格来说就是禅宗的学说,而不是“佛教学说”。而什么叫佛学中国化,这个说起来太长了,我只谈一点,也是“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所要阐述的核心思想。“儒释道”三家学说都是中国文化核心哲学思想的传播者,而三者有一个共通点,也是和其他文明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认为世间的真理就在于世间本身,世间的有情众生就是真理的载体”。其中道家学说由于是直观真理的学说,相对而言就如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一样,是冰冷无情的,不讨论善恶是非,对于寻求真理的方法也几乎闭口不谈,所以道家学派的治世主张从来就是‘无为’,意为“我与世间万物本无别”在这里先不讨论了;儒家学说完整了继承了道家学说的同时,更强调教育与传承的作用,因此也提出了追求真理的方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就是指出要想“明明德”,就需要“亲民”,把群众当成亲人,把自己变成群众,到群众中去学。而“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实际上就是用佛家的口吻强描述了“明明德在于亲民”,意为“离开世间众生去追求菩提这种最高的佛法智慧,就像在兔子头上找牛角一样,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第3个回答  2012-07-14
这是六祖慧能所言,详见六祖坛经,通俗讲就是说,佛法,佛缘就在人间,不要离开现实世界向虚无索求,如果离开人世来求佛法,就如同找寻兔子的角一样虚幻和不可能。这样说能理解吗。
第4个回答  2012-06-18
真正的大智慧,不是到深山老林中去求。
而是要在从群里边,观察自己内心有没有放下分别,放下执著。
在观照自己的内心情感中,发现自己里边的主宰者是谁。
看看是外在的自然环境社会角色主导我们的内心世界,还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已经完成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物质世界的超越。
看“兔”有“角”吗?毛里无角,肉里无角,骨里无角。
人的智慧不在深山老林中求,不在打坐里求,不在静寂里求——菩提不在出离人群的打坐静寂里。
而恰恰就在扰攘嘈杂的尘世喧啸里。
陶渊明诗:“身在闹市中,耳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