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的发展和过程

如题所述

01.炮弹最开始是铅铁砂,铁搓屑制成的散弹
02.然后随着铸造工艺提升,可以制造和炮膛吻合的圆实心炮弹,同时散弹发展成小钢珠形式;
03.实心炮弹穿透力不足,破坏力不足,出现了卵形炮弹,包括实心弹和开花弹;
04.卵形炮弹发射出去弹道不稳定,出现膛线
05.为了提高射速,出现后膛炮;
06.后膛炮出现后,为了简化装填,较小口径的弹丸和发射药被制造在一起,出现定装弹药;
07.由于定装弹药工艺的发展,弹丸最后定型为近似锥形的形状
08.实心弹作为实弹消失(枪弹仍然存在),开花弹发展成为早期穿甲弹(AP)和早期榴弹(HE);
09.满足海军炮的需要,穿甲爆破弹被研制出来,本质是穿甲弹和榴弹的中间形态,使用延时引信,出现马卡洛夫弹帽(增强穿甲能力);
10.满足坦克炮的需要,出现了坦克用实心穿甲弹,炮弹为类似于实心弹的钢芯或钨芯穿甲弹,同时高爆弹定型(HE),并限定榴弹炮(包括迫击炮)发射,穿甲弹限定加农炮发射;
11.根据瑞士某科学家的理论(忘记谁了),出现空心装药破甲弹(主要用于火箭筒,反坦克导弹,详情见百度百科空心装药破甲弹词条),金属射流描述的就是破甲弹的攻击方式;
12.出现脱壳穿甲弹(一般是钨芯),同时出现碎甲弹;
13.由废弃核燃料制成贫铀穿甲弹,实质是贫铀合金为弹芯制造的穿甲弹;
14.实心弹作为电磁炮弹再登场,同时出现激光武器

参考资料:自身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5
从前膛炮到后堂炮,从无膛线到有膛线。从铅弹到今天的子弹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