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六根,六尘,六识,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

如题所述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末那——六根。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视、听、嗅、味、触、意——六识。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
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人的身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十八界,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教将世间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即可解释关于社会中同类不相应现象,将一切串联其中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超自然的,向往解脱生死心灵寄托。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11)生:即受生。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1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如同是身体六种器官组织的六种功能作用(见闻嗅尝觉知)的运行方式的设计程序。六尘,色生香味触法,是见闻嗅尝觉知所作用的对象,通过身体器官显现出来形象,但是具体怎么显现如何显现根源在六根。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对六尘显现形象性质的判定,如善恶无记等等。追答

五蕴,色受想行识。是对生命活动整体形态的概述。色,是四大地水火风,是生命活动存在运行所依据的物质能量力量温度等等方面。身体细胞组织,血液,营养物质,温度,等等都是色的方面。对四大地水火风的和合变化现象不清楚不明白,蒙蔽生命的本性,从而失去生命本来,就成了色蕴。受想行识是对精神现象的描述。

界,有范围方面的意思。十八界,可以理解为生命活动的十八个方面。

十二因缘,是生命活动生住异灭运行变化的方式。规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