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高铁降标降速?

中国高铁降速运营的原因是为了要增加高铁安全冗余,积累安全管理经验。

第一,我国高铁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高铁发展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之路,即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在新生产的列车中越来越多的加入了自主的元素。这需要反复试验、论证、评估的基础上,遵循科学规律,经过一个合理的周期,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体制和机制,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和力度,保持高铁的健康发展。
  第二,“高铁降速”不是“开倒车”,而是追求安全管理第一要义的积极体现,是决策管理上的理性回归和慎重、务实操作的价值回归。在决策管理中,主动遏制各种浮躁、激进的思维和做法,做到一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去检验我们所做的决策是否产生成效才是安全管理所要追求的真谛。同时,任何行业都需要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只有在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追求“速度”。否则,冒险提速、突击提速,就有“失速”的危险。
  第三,“高铁降速”是对民负责,民本至上的举措。铁路交通是我国人民出行主要方式之一,铁路事业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事业,“高铁降速”彰显了铁道部门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心和对中国铁路发展的信心,更为下一步铁路事业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真正做到了科学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从“高铁降速”中举一反三,得到启发。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反思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是否存在不科学、不理性、不合拍的单纯追求“速度”的问题。像是近年来新建的不少桥梁,是在“突击”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是建成后没多久就出现裂缝,甚至出现垮塌,还有的地方盲目发展房地产业,不顾城市的承载能力,大肆买地、圈地、扩张,人为制造虚假繁荣等。对于这些脱离实际甚至是为追求政绩而盲目追求“速度”、“进度”的做法,要认真分析、评估和判断,通过及时修正决策错误,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把握发展速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5
还记得进西南交大时第一次听沈志云院士讲述7.23事故后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时的样子,当舆论攻陷中国高铁的时候,沈院士提出了退一步进两步的观点。他个人坚决反对高铁降速,但在那个历史关口,作为一个学者所做的也只能反复强调中国高铁技术没问题,350完全可以实现安全运营。

7.23事故的主要领导责任被志军、曙光同志接走,作为后来者,光祖同志与前朝遗老进行了切割。当年光祖同志是从铁道部调任海关总署,此种原因不妄自猜测,但此番重回铁道部自然是要划清界限。上学时每次出川乘坐令无数人心痛的西成250km/h,都有一种理想被阉割如鲠在喉的酸痛感。世界上无论怎么做事,都能找到一种使之合理的解释来证明这种做法的正确性。如果它短期错误,那么就认为它长远正确,称之为“高瞻远瞩”;如果它长期错误,那么就认为它短期失误,归纳于历史的局限性。“牺牲一代铁路人,换取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是刘跨越的口号,中国铁路开始了蓬勃发展。然而发展在最高峰却戛然而止,或许这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实证吧!

中国高铁这二十年波澜壮阔,足够写一本纪传体史书,但终归也只是一家之言。大多数百姓所见的,无非是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绿皮车再到绿皮车。将高铁技术赋予政治化含义是运输人的不幸,但同时这也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宿命。

还是那句话,历史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第2个回答  2020-05-05
个人表示理解,高铁降标降速,肯定有其原因,作为普通的大众,应该要保持宽容,不要作过多 的评价和争论。
第3个回答  2020-05-05

我觉得高铁降标降速是为了安全考虑的,我觉得高铁这么做是非常好的,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安全而且速度也只是降低了一些,但是还是很快的,所以我觉得这么做是很好的,很支持。

第4个回答  2020-05-05
高铁降标降速是为了积累安全管理经验,增加安全系数。主要还是为了旅客们的人身安全着想,把人们的安全放在首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