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大纲

如题所述

当今世界各个领域都在飞速发展,各个国家都想努力跑在世界前列,于是创新成为世界追求的话题。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停止不前,意味着落后,没有创新就要被世界淘汰。创新靠什么?靠的是知识,知识是人类前进的原动力,求知创新,是人类永续成功的源泉。那么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育方法的改革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有多年了,我认为现状仍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许多方面阻碍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观念、方法和划一呆板的教育内容、模式,及过于陈旧的制度。要想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对症下药找到病因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保证。笔者认为根据当前的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现状应着力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和加强改革:
第一:改革中考制度来转变人的思想。现行的中考制度严重影响人的思想,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中考很注重语文数学外语等学术性学科的书本知识,过去是、现在还是,不管怎么改革都没有离开这些科目书本知识的分数,所以现在家长、老师甚至学校平时把时间都运用在数学语文外语上等学科的书本知识上,暑假补寒假补,中考考什暑假寒假就补什么,如不围绕中考走谁就要吃亏,其他的如劳技、美术、音乐、自然科学等,就都成了所谓的不重要的“小”科目,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农村老师平时都用这些“不重要”“小”科目的时间来训练那些“重要”的科目,学生的思维整天都游离于书本之间,学的是枯燥无味,背的是死去活来,结果把孩子的天性,好奇、好动、想象力全都给学没了,更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发展,没有个性的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性怎么能得到突破。这样严重影响孩子的素质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正常发展,更不能很好的培养出什么创新人才。所以可以这样说,中考内容左右着人的思想。要想推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发展,改革现行的中考的制度转变人思想是很重要。
第二:改革中考录取方法。现行的中考的录取方法在教育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这种以书本知识来评价一个人和能不能被录取,它没有能考虑到人的个性的发展和能力方面问题,在中小学生中有很多同学在体育、电脑、美术、音乐、模型制作综合实践课程上能力很强,很有发展前途,可塑性很大,可就是因为数理化英语或者语文等这些学术性科目中书本知识没有考好,没有达到录取的分数而从此被定下了终生,甚至连高中都不能上,这样很可能有多少个像“贝多芬、牛顿、爱因斯坦式”的人物被这种考试评价制度录取方法所埋没,所以我们应当在考试评价制度上,录取方面要更灵活、多方面的考虑到人的教育发展,考虑到人的可塑性,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人才,给予孩子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因在规定的科目内因书本知识分数不够而被一棒打死。具教育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自己的发展状况,.69%的学生关注自身的基本知识及创新能力,这些说明我们应该在录取方面除了要考虑到孩子那些规定的科目的书本知识外还要考虑孩子的其他方面能力的可塑性,所以现在的中考以书本知识评价录取制度严重遏制了一个人的个性能力的发展,它不能很好的反映一个人将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以书本知识评价录取制度方法来推进素质。
第三:加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中小学的和各种高等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重要手段。中小学及各种高等院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中实践中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为以后进一步去发挥知己的创造能力打下基础。中小学的课程应增加能体现孩子个性的课程,多开劳技课、体育、音乐课、美术课、自然科学、电脑、制作等学科的节次,多开一些能开发学生智商,激发好奇想象力的课程,让学生整天都在好奇、想象中动手实践中学习,把人的个性的潜能挖掘开发出来,而不是一周只有那么一节课,把孩子的创新能力从小就被扼杀在课堂上和书本中了。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教学做的合一”思想,教学要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动手为中心,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去获得经验、能力,即使是语文数学外语也要讲究到生活中去运用、学习,以生活为中心,只有这样,人的能力智慧才能被挖掘出来,也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各种高等院校更应该重点要以生活为基础、以研究为途径、以创新为目的去学习,而不是天天为了毕业背那些与实际生活不着边的书本知识,成了高分低能的人,以至于现在很多大学生走上社会却不能被社会所接受,也许有人认为是大学生太多了,我认为不是大学生多了,而是能适应社会的大学生、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太少了。所以要想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探究性、创新性、应用性、试验性、操作性结合的课程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孩子们走上社会,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接受打下基础。所以加强中小学及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很必要的。他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实施对学生素质教育最直接的执行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效。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育部门要时常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让老师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跟上时代的变化和要求,要有创新的思想,要具备挑战新时代的各个方面的素质,这样才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引导,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可是现在的很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专门的劳技老师,没有专门的音乐美术的自然科学的老师,这些学科的老师有的都是临时其他的老师代替的,其实这些科目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开发智力的科目,所以我们要加快提高教师的素质,好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好更先进的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孩子的智力,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保证,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第五:建立更完善先进的评价标准;在教育教学中先进的评价制度对教育教学起着促进催化的作用,现在很多家长、学校、学生都围绕高考中考走,所以平时的训练考评都以分数为标准,别的学科不进行考评也没有什么好的考评方法,所以学生、老师、家长都偏科,所以对老师、学校的评价仍然是老师是能不能让学生考个好的分数,学校能考几个大学生,其实这些都是对老师的不公平的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不是看老师教给学生多少书本知识,而是要看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去发现什么?会解决什么?会创新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小就能得到好的全面的教育和个发展,也是给老师一个正确公正的评价。所以教育评价的标准直接影响到教育中的老师、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和教育方向,极大程度的牵制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所以必须要建立更完善更先进的评价标准让老师的真正价值得以体现,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喝下定心丸。
第六:教育机构政府部门要狠抓、细抓,认真执行的奖惩制度:教育机构政府部门认真执行是为学校是否很很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证,教育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学校的培养目的及时进行监督,对学生的素质要时常进行检测考核,对学校、老师、学生制定专门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先进的学校、老师、学生在学习中、教育中有突出成就的、有创新意识学生老师、给予特别的优待支持建立专门的基金,对于那些不能很好的实现国家的教育目的的、耽误孩子的前程发展的学校、老师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这样能更大程度上督促、激励学校、老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去学习、去研究、去创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