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成本控制的特点
1.目的的转变
成本控制的目的由单一的降低成本转向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能体现,企业将成本管理控制的目的归结为降低成本。诚然,降低成本确实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就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的,某些情况下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一种积极的成本管理。在新经济环境下,成本控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降低成本,而是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前提下,相对降低成本支出,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求成本最小化,也就是探求提高其竞争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径,以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2.范围的扩展
成本控制的范围由生产领域向企业整体价值链扩展。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成本管理重视生产过程,而忽视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以及产品研发、设计及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对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部的关系更是很少考虑,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波特教授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战略价值链可以使企业从全局角度来看待企业生产过程,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成本管理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控制,还应包括研发设计阶段、采购阶段、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且更应重视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3.成本动因的扩展
成本控制由对有形成本动因的分析向无形成本动因的扩展。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现代成本管理控制以无形成本动因的分析作为核心内容。
对于企业来说,每一个成本动因都可能成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的来源,选择对企业有利的成本动因作为企业间竞争的突破口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
4.人员的扩充
成本控制由单一会计人员向全员成本管理扩展。现代企业管理推崇的是一种全员管理,即要求上至管理决策阶层、下至一线员工集体参与企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当然也不例外。而在我国很多企业中,只有会计人员从事成本管理工作,他们在从事日常会计工作的同时,又兼顾成本规划工作,这样就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成本信息的要求。成本的特殊性导致了成本管理上的特殊性,任何单独设置的成本管理机构都无法孤立的实施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主体应该包括各种影响企业成本的参与者,如会计人员、管理决策阶层、技术人员、采购供应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工人等都应包括在成本管理主体这一集合中。企业应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5.手段的转变
成本控制的手段由计算机取代手工核算。在新经济环境下,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使成本管理的手段更加先进。成本会计电算化,不仅使计算机更快、更准确,而且能进行手工所不能进行的计算,从而使成本会计适应了现代成本管理对成本的要求,并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计算机管理环境下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已把市场预测、物资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财务、销售等各个管理环节一体化。成本会计电算化将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没有会计电算化,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成本控制的特点 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1 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 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 3 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 4 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 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7-07
1 目的的转变
成本管理的目的由单一的降低成本转向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能体现,企业将成本管理的目的归结为降低成本。诚然,降低成本确实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就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的,某些情况下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一种积极的成本管理。在新经济环境下,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降低成本,而是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前提下,相对降低成本支出,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求成本最小化,也就是探求提高其竞争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径,以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2 范围的扩展
成本管理的范围由生产领域向企业整体价值链扩展。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成本管理重视生产过程,而忽视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以及产品研发、设计及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对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部的关系更是很少考虑,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
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波特教授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战略价值链可以使企业从全局角度来看待企业生产过程,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成本管理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控制,还应包括研发设计阶段、采购阶段、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且更应重视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3 成本动因的扩展
成本管理由对有形成本动因的分析向无形成本动因的扩展。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现代成本管理以无形成本动因的分析作为核心内容。
对于企业来说,每一个成本动因都可能成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的来源,选择对企业有利的成本动因作为企业间竞争的突破口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
4 人员的扩充
成本管理由单一会计人员向全员成本管理扩展。现代企业管理推崇的是一种全员管理,即要求上至管理决策阶层、下至一线员工集体参与企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当然也不例外。而在我国很多企业中,只有会计人员从事成本管理工作,他们在从事日常会计工作的同时,又兼顾成本规划工作,这样就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成本信息的要求。成本的特殊性导致了成本管理上的特殊性,任何单独设置的成本管理机构都无法孤立的实施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主体应该包括各种影响企业成本的参与者,如会计人员、管理决策阶层、技术人员、采购供应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工人等都应包括在成本管理主体这一集合中。企业应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5 手段的转变
成本管理的手段由计算机取代手工核算。在新经济环境下,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使成本管理的手段更加先进。成本会计电算化,不仅使计算机更快、更准确,而且能进行手工所不能进行的计算,从而使成本会计适应了现代成本管理对成本的要求,并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计算机管理环境下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已把市场预测、物资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财务、销售等各个管理环节一体化。成本会计电算化将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没有会计电算化,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第3个回答  2015-09-24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主体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层面认识,大体分为三种。
决策主体:是决定企业成本发生方式和整体目标的高层管理者,他们负责对企业涉及成本控制的方案进行选择决断。
组织主体:是负责根据成本决策结果组织、协调整个企业成本控制,落实具体实施步骤、职责分工和控制要求,处理成本控制信息、考核成本控制结果等的控制主体。
执行主体:是对各部门、环节、阶段、岗位发生的成本实施控制的主体。凡是涉及成本、费用发生的环节和方面,都有执行层面的控制主体。
成本控制的执行主体与企业的职能部门设置、职责分工、层级划分、岗位设置、规模大小、管理体制等相关。总体来讲,成本控制执行主体主要包括:控制生产要素规模的相关部门及人员。由于生产要素是企业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及其他各项耗费发生的基础,因此这类主体对成本控制的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第4个回答  2020-12-2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