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能否同时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

如题所述

央行不能同时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原因如下:
一方面,根据供求分析的结论,利率和货币总量指标不兼容,央行可以实现其中一个,但两者不能同时实现:央行追求货币总量的指标意味着利率的波动;央行遵循利率指标会导致货币供给以及基础货币等准备金总量的波动。例如,当选用货币供应量目标时,由于产出增减、物价变化或公众持有货币偏好的意外变动等因素,货币需求会发生变化,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着货币需求的变动而波动。当选用利率目标时,若货币需求变动,如需求下降,则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央行若想盯住利率目标,将通过出售债券以促使价格下降和利率回升到原来水平,此时,央行的公开市场出售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特点日益明显,使人们认识到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不是绝对的。在此情形下,一国央行究竟选择利率还是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本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取决于该国具体经济形势,作为中介目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各有优劣。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其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均比较理想,但抗干扰不理想,这是因为作为内生经济变量,利率的变动是顺周期的:经济繁荣时,利率因资金需求增加而上升;萧条时,利率随资金需求减少而下降。然而作为政策变量,利率与总需求也应沿着同一方向变动:繁荣时,为防止经济过热应该提高利率;萧条时,为刺激经济复苏应降低利率。这样,政策和市场因素对利率的作用效果是叠加的。当利率发生变动时,央行往往很难量化货币政策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效用,对货币政策的松紧也就无从掌握。
我国金融创新程度并不深入,加之存贷款利率长期管制,被作为一种外生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利率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因为我国仍然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6
不能。
这个可以通过is-lm模型得到清晰明了的解答。如果如果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产出变动导致is曲线的移动,必然要求lm曲线进行移动,以保持利率的稳定。lm曲线的移动背后即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同样的道理。因此不可能同时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同时作为中介目标进行控制。
第2个回答  2010-05-28
中介目标要求能够被控制。但现在的情况,央行最能控制的恐怕就是利率了。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我觉得具有很大的内生性,并不能外生给定。比方说出口商赚到的外汇必须换成人民币,这就形成了外汇倒逼机制。还有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时候企业可能会持有超额的通货。这就造成了货币供应量不如利率可控。
所以我和楼上的观点不同,我认为,利率可以选择,但是货币供应量不可以。
第3个回答  2010-05-27
利率指标或许不可行,因为我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同业拆借利率已经市场化了,而商业银行的利率也都规定了浮动范围,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市场化以后,利率就随着市场上货币供需波动,不受央行控制了。
比较而言,货币供应量仍是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优选择,在一段时期内也不会有所变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