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大学里的课程都是有用的吗?

如题所述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不少人都是以有用和无用来衡量一个东西。学习也是以有用和无用来衡量。在中学时,很多学生会买参考书,不会买课外读物,原因是为了要考试,由于存在考试至上的升学环境,而到了大学,就以“这门课程是不是考试课,以后工作用得上吗?”来衡量。参加工作后,只买商业书籍,不买人文类书籍。

以高数这门课程为例,也听过一些人质疑,在大学学高数有什么用?

也许数学严格起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常用到的数学大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就勉强够用了,至于函数方程式,微积分好像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那么学习这些究竟要做什么呢?

这话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但是顺着这个逻辑延伸下去,那我们可以不学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比如如果一辈子不出国,不跟老外接触,只想开店,做个小生意,那些英文做什么?如果不当运动员还上什么体育课呢?这样想下去真的会没完没了。

学习是一种熏陶,是一种潜能开发,我们接触的学科多了,就会从接触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也会找到一生的方向,谁能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所以大学的课程也许一时半会看不到有什么用,但是保不准会从哪门课程,哪节课上得到启发,或是从哪个老师身上学到什么,所以我觉得既然上了大学,就不应该去讨论是否有用,而是有所收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9

是的,无论你在大学干什么都是有意义的。事实上,我回头看我那些年的经历,发现所有我用心做的事都在某个特殊的时候派上了用场。最后,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不要浪费时间在无用的事情上。

第2个回答  2017-10-21

大学里的课程不应该讨论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有没有适合自己的问题。就像是“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所以对于你的问题,我的理解更多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哪些课程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判断课程有没有用的问题。

因此,下面我分享关于怎么判断哪些课程适合自己的步骤。

一、需要给自己设定目标

大学里面的课程设计都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都能够垂直于某个细分领域。所以在选择时会无从下手,故而需要给自己设定大学期间和毕业后3-5年的目标。

二、制定标准

设定好目标后,需要分解细分目标,让它适合自己落地。当目标规划做出来后,就必须为每个细分目标制定选择课程的标准,让它能更有效的给你做参谋。

三、落地的方式方法

有了目标并分解,然后有了标准,那么就要制定有效可行,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来挑选课程。经过了这一步,相信对于哪些课程适不适合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不会再有大学里的课程都是有用的想法出现了。

总之,大学里面出现的课程,都是合理的,但不是每个人都用得着,需要按需选择,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0-19

有用,工作、生活后发现,大学学的一切都很有用。本人电子信息工程,发现大学专业课之外的其余选修课:数字图像处理、光纤通信、蜂窝通信、情报学、数学建模、数据库、java、c++、排球、围棋、健美操、话剧、英语电影赏析、营养学、宗教、马哲、陶瓷鉴赏、园艺、会计… 这些选修课太有趣了。因为是选修课,好多同学不怎么听,我觉得老师挺可怜的,讲得这么认真,没人听多难受啊!为了更好的安慰选修课老师,我坐前排,听得特认真,有时老师并没有提问,或者提问了没人理,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师认真回答,又引申出更多的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