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该如何从根源上杜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1-15
从近几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的执法和司法过程来看,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教育与惩罚的失衡。例如,执法者由于过度注重所谓教育原则而忽视了惩罚原则,从而放纵犯罪;司法者由于过度注重惩罚原则而忽略教育原则,导致青少年自暴自弃。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同时,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接受矫治和教育。如果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如果是初次违法,则不执行行政拘留。
   规定很多,但实际上法律规定的这些措施并没有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被虚置了,比如责令父母严加管教,基本属于空话,有些父母根本不知道怎么管或者管不了;收容教养随着劳教制度的废除,执行场所没有解决,基本也被废止,名存实亡;而送专门学校,由于法律并没有规定为强制性措施,而是由监护人或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部门批准,因此,走进工读学校的“问题少年”很有限。对于不予刑事处罚的,公安机关至多口头训诫了之,起不了警示教育作用。   宽严相济,才能公平地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重刑主义和姑息方针都会戕害法律的严肃性和公平性。一些“熊孩子”的“恶”,并不比成年人之恶来得柔和。如果没有合适的“枷锁”对他们进行制约,很可能发展成更加严重的“恶势力”,但如果以暴制暴、法用重典也许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决不能简单批评几句,便一放了之,而应当秉着“宽容而不纵容”的原则,在刑罚之外规定专门的矫治措施。比如可以在上述法律规定的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惩戒措施,从而将上述法律条文真正激活。详细>>
03

校园暴力频发 家庭教育缺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校园暴力频繁的发生,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产生不利影响。   许多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在家庭中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目睹者。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有些父母本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差,其不良心理素质对孩子的成长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随着社会离婚率的上升导致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   另外,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父母经常打骂孩子,虐待孩子,在这种暴力的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从小便性格孤僻、偏执和狂暴,经常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角。还有一些父母过分对孩子包办式代替,过分顺从,导致孩子任性、难以经受挫折和打击,从而引发暴力事件的发生。要想杜绝孩子的校园暴力的发生,父母应起带头作用,给孩子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把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降到最低.......详细>>
评论

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合作杜绝校园暴力
   预防和矫正校园欺凌是一项综合治理工作,需要用组合拳。除了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外,我们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强化舆论宣传。披露欺凌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当然要注意保护隐私和防止渲染欺凌暴力行为),特别要引起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共识、共鸣,应在校园中响亮喊出“不准欺负我的同学”的口号,张贴醒目的宣传画。

   二是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及公安等的协作。家庭中要有底线教育,教育孩子不能缺德、不能犯法,要遵纪守法,违反法纪要承担责任;学校法制副校长职责要落实,切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且对学生多用实例教育,同时要发挥校规校纪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作用。还应特别加强和重视发挥好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作用,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及周边区域特别是隐蔽的地方要普遍安装监控摄像头,不留死角;学校应和家长、社区、公安等共同成立反校园欺凌小组,专门负责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学生受欺负要有“地儿”受理,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举报人。

   三是持之以恒地净化影视、游戏及网络空间。对影视、游戏及网络中的暴力、欺凌、色情等内容要严格审查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特别增强正能量的宣传报道,为青少年树立好榜样、好导向。

   四是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处理校园欺凌只能援引《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处理。而实际处罚很少,力度也不够,有的只是赔钱了事,不足以对此现象产生震慑。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第2个回答  2022-01-27
根源自然是“坏孩子”太多了造成的,要加大对“坏孩子”的监管与处罚力度,特别是屡教不改的小朋友,一定要严肃处理!
有些孩子,由于父母没有给他们最好的童年,不懂得是非善恶。还闲散无聊,成天无所事事,有的孩子以打架和欺负别人为快乐,有的沉浸在赌博之中,看不出,这些孩子有什么美好的未来?

对于孩子爱和同情心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孩子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尽管有专家指出,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那么这种天性就会消失。

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具备同情心,爱心以及责任心,那你从小就应该开始对他们加以培养。

教养排在第一位,你的孩子尊重你吗?曾经有人问一位法国元帅的母亲,你用什么教育方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如此伟大的人物的?她回答:“我只是教儿子好好的服从。”

服从是孩子的重要品德之一,让孩子养成服从的习惯,父母应该首先坚持正确的观点,要对孩子讲清楚,父母让他干什么事,为什么应该那样去做?父母不让他做什么,是因为什么不应该去做,一切都要以理服人,不能平白无故地强迫孩子服从自己,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样做都是为他们着想。

相信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存在不少:父母在孩子幼儿期和童年期忽视了对孩子尊重父母的管教,可能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相信长大后会变好,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自己变得越来越暴躁,贪婪,自以为是,做错了事情,父母甚至不敢管他,孩子甚至比父母还厉害。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点也控制不住的野马,还时常向父母发脾气,蔑视家庭和父母,似乎家中的一切都不如意。

跟你这样的情况,能说些什么呢,只能说,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万把良好的品德传授给孩子,做父母的首先自己先具备良好的品德,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服从,实际上是向良好品德的服从。

也许在生活中,你会遇到很多有学问的人,但是举止言谈,表现出良好教养的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算数和地理等知识,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能学会,然而教养若不在幼年时期形成以后就很难具备了,一种好的习惯,在孩子幼小时很容易养成,但在他们长大定型后,就很难养成了,反之孩子在小时候养成很多不良习惯,长大后也难以改掉。

对于正确的事物,父母应该坚持,如果孩子面对正确的事物而不接受父母,必须让他们学会服从,孩子生下来就是立即的,这是一种天性,对别人要求多,为别人想得少,而这种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加以纠正的,我从小的时候就教孩子为他人着想,让孩子怜悯他人,孩子长大后绝对会是
第3个回答  2022-01-27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影响非常恶劣。为持续深入做好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织牢联动网络,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什么是校园欺凌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实施,明确定义校园欺凌。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校园欺凌为何屡禁不止

为什么校园欺凌事件屡禁不止?这与校园欺凌的特点有关。第一,校园欺凌有极强的隐蔽性,不易被老师及家长察觉。校园欺凌行为往往发生在课间休息及放学回家途中,施暴学生在实施欺凌行为后通常会威胁受害者不许向老师及家长报告,否则将实施更加严重的暴力行为。第二,没有明确的规则认定哪一类具体行为属于校园欺凌行为,使得施暴者找到诸如“开玩笑”“嬉戏打闹”等借口堂而皇之地避免处罚,致使校园欺凌行为向更高级别发展。第三,家长、学校和社会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不足。家长往往认为未成年人之间的一些不良言语、行为等是无意的、伤害程度不高的一般行为,没有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对青少年身体及心理产生的严重伤害。第四,遭受校园欺凌引起的心理伤害,需要长时间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及精神疾病。。1.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的一系列文件和指示精神,切实坚强学校安全监督与管理,建章立制,用制度管理人,用责任去约束人,建立学校突发事件安全预案,实行“一岗双责”制,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2.认真做好家长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家长的培训工作,让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掌握一定的科学的育儿知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家长行为规范,尽可能地消除家长有害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让校园暴力事件消灭在起始阶段。
3.加大法制教育并切实增强法制教育的有效性,杜绝空洞的说教。可通过学科渗透、案例分析、角色体验等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将基本的法制教育理念入脑入心,为校园安全筑上一条牢固的防线。
4.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规范》,积极其推进新课程改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用平等友爱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另外要认真分析学生学情,让学生在适度的压力下保持身心的愉快,并从多角度评价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心灵找到合适的位置,让每一位学生心灵充满阳光。在处理违纪学生上,学校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措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第4个回答  2022-01-15
孩子的言行是家庭与社会的一面镜子。施暴者的背后很可能是破碎的家庭、扭曲的亲子关系、压抑的生活,校园暴力不过是他们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转嫁到他人身上的一种方式。要从根源上杜绝校园暴力,就要从解决社会矛盾、引导家庭教育入手,这谈何容易?

校园暴力是难以根除的,即使在没有发生校园暴力的地方,那些潜在的校园暴力因子也蠢蠢欲动。严加管控、抑制暴力因子的爆发,当然能够暂时有效减少校园暴力,但也容易激发更大的暴力冲动。疏导才是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出路。我们可以更多地关心关注学生,帮他们寻找解决暴力冲动的出口。

有人说,对抗校园暴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教会自己的孩子学会反抗,在校园暴力即将发生时,义正辞严地大声喝止,事后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当然自己学会反抗确实是最好的武器,然而孩子的性格差异是非常大的,不少常年受欺负的孩子,都是懦弱、胆小、不敢表达的。对于这些无法自己形成盔甲的孩子,该如何保护呢?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什么?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耐心、观察、沟通,让孩子哪怕在学校遭受了不公平对待,仍然可以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做好家庭教育,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校园暴力的帮凶;对别人的孩子多一点宽容,不要将孩子间的小摩擦上升到校园暴力的范畴。

作为学校,我们能做什么?要定期开展预防校园暴力的主题教育活动,将校园暴力的各种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意识到什么样的行为会构成对他人的伤害,校园暴力行为会带来怎样的恶果,呼吁孩子们消除冷漠、关爱同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建立学生心理疏导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校园暴力事件匿名举报机制,让校园暴力无处藏匿;老师以身作则,不因学生家长的个人行为而对学生差别对待。

作为政府,我们能做什么?要发挥街道、社区的功能,发现并及时化解辖区内纠纷,关注学龄青少年成长状况,尽力预防潜在暴力因子的产生;加强校警合作,做好校内普法宣传,严惩校园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好舆论引导,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后及时发布信息,尽快披露调查处理结果,防止谣言散布。

从根源上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
第5个回答  2022-01-15

想要从根源上杜绝校园暴力 ,我们要看这个暴力源头是来源于哪里 ,个人认为只有两方面 第一是学校老师 第二方面就是学校的个别学生 。

首先 如果是来自老师方面的暴力,需要的是学校对于老师的资质 还有品行 各方面严格把关 ,对于有暴力倾向的老师杜绝聘用,同时有恶劣情况的 要严肃处理 ,只有打击力度足够的大 才可能有一定的震慑性 。

我们不排除有个别学校的个别老师是有暴力倾向的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有一些极端的案例出现 ,比如老师暴力惩罚学生 做的特别过分的那种 ,这种情况的发生 基本都是学校对老师招聘的时候的要求没有考核严格 ,我相信大部分的老师都是非常好的爱孩子的 但是就是有极个别的人 ,入了老师队伍 以暴力的方式对孩子造成了一些很严重的身心伤害,从而损坏了这个教师队伍 ,对于这样的老师 我们就应该严厉打击 ,在指他从事老师行业的情况下 还要有一定的行政处罚 ,只要打击力度够大 就不容许有人 以身犯险 。

第二,如果是学生 有暴力倾向 ,首先要老师和家长同时配合着 进行批评教育和管理 ,以情节特别恶劣的 完全可以采取行政拘留

其实学校里的校园暴力 大部分还是来自学生的 ,就有个别的同学 以大欺小 以弱凌强 ,而那些弱小的学生 只能忍气吞声 ,有的甚至都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 ,首先 学校要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 ,对学生的一些活动 及时的进行监督和管理 ,发现苗头以后 要尽快的 进行沟通 ,对于那种屡教不改,情节恶劣,影响非常坏的孩子 ,如果他给别人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的 这种完全可以 报警 交给少年劳教所来进行管理 ,只要打击力度够大 孩子是不敢以身涉险的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