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经这本书是谁写的?

如题所述

自从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智空来泉州传授少林功夫,逐渐形成南派少林功夫。

到明代,东南沿海受到倭寇的侵害,民间练武的风气很盛行,泉州各乡里常常有两个馆,一个南曲馆,一个拳术馆。

学功夫,除了拳术,还就地取材,刀枪剑戟而外,生产生活用具,像锄头、扁担、长椅条,都会做武器,随手抄起来就使,弄起来有步有数,这是南少林的独特武术。

倭寇的骚扰侵犯,军民奋起抵抗,涌现出很多抗倭好汉、民族英雄。最有名的是“俞龙戚虎”。俞是俞大猷,戚是戚继光。

俞大猷是泉州河市人,传说他的母亲是清源山水流坑人。俞大猷年轻时常常在清源山习武,在一块大石头跳起跳落练胆量。

到俞大猷建功立业成名了后,这块大石头人就被称作“练胆石”,俞大猷又亲笔题4字“君恩山重”在上面,成为后来清源山的一处人文景观。

有一个同安人李良钦,早年浪迹江湖,晚年回来泉州,住在凤凰山少林寺,凤凰山当时也叫东岳山。他看见俞大猷体格好,手脚灵活,胆子又大,读书识字,人很聪明有志气,就对俞大猷说:“老夫曾得异人传授,通晓少林棍法,你可愿意学,将来报效国家。”

俞大猷很欢喜,马上拜李良钦为师学功夫。一个愿意真心教,一个愿意尽心学,经过勤学苦练,俞大猷终于将少林棍法学到手,有了真本事。

有一次,李良钦和俞大猷对练少林棍,李良钦叫俞大猷大胆出手,真刀真枪进招,要试他的功夫深浅。俞大猷起初不敢真实落力,李良钦一面步步紧逼,一下赛过一下猛,一面叫俞大猷放手还击。俞大猷激起勇气,施展出全部所学的少林棍法。毕竟师父年老,徒弟少年,李良钦居然不是俞大猷的对手。

李良钦十分的宽慰,说:“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生可畏!徒儿的少林棍法已在为师之上,将来必定会成大器!”

后来,俞大猷又吸收刘邦协、林琰的棍法,再取山东、河南杨家枪之妙着,使自己的少林棍术无敌于天下。同时,俞大猷熟读兵法,成为文武双全的将才。

1561年,俞大猷路过河南嵩山,想起恩师所传的少林棍术出自嵩山少林寺,饮水思源,便到少林寺拜候。

在寺内,俞大猷看少林寺武僧练武,特别注意少林棍僧的棍术,发现和师父李良钦所教的少林棍似是而非,相差很大。再认真比较一下,觉得比自己掌握的少林棍法差很多,不像是少林寺的真传。

俞大猷心里疑惑,便去拜会少林寺住持小山上人,向他请教。小山敬重俞大猷是朝廷命官,又是战功赫赫的武将,就集合全寺所有精通棍术的千余武僧,各人尽展功夫,演练给俞大猷看。

小山上人本来以为俞大猷看了一定会口服心服,大大奉承鼓励一番。哪知俞大猷看了,摇摇头说:“下官也粗通少林棍术,只是与众位师父所练的没相同。若不嫌弃,下官愿意献丑,请各位师父指教。”

众武僧看见俞大猷要切磋武功,立刻叫好。

俞大猷将外衫脱掉,拣一支长棍,掂掂正合手,就踏马势出棍,“唿!唿!唿!唿!”将平生练就的少林棍法施展出来。只见他有进有退,有跳有闪,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将一支长棍舞得像出海蛟龙,矫健盘旋,上下翻飞。看得少林寺众武僧眼花缭乱,齐声喝彩。

不但众武僧口服心服,小山上人也大开眼界,知道自己寺中少林棍术已失真传了,因此,就恳请俞大猷传授,众武僧也诚恳要求。

南北少林本是一家,俞大猷为众武僧求艺心切所感动,也感到自己有传授少林棍真功夫的责任,就答应了。

俞大猷告诉众僧,学习棍术必须掌握总诀,即刚柔、阴阳、攻守、动静、审势、功力、手足等动作的灵活运用,而这些总诀,非经数年苦练是不能领会的。

但是,俞大猷军务在身,延误不得,学好武功,又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就和小山上人商量挑选两个条件最好的武僧,一个叫做宗擎,一个叫做普从,跟俞大猷南下,随军学艺。

俞大猷的棍法集合了阵上交锋的百战经验,十分注重实用,宗擎和普从两个一直跟了俞大猷三年,把这种棍术基本学了个通透。俞大猷见他们技艺已成,就让他们回了少林寺,将棍法传给了其他武僧。

宗擎和普从返去嵩山少林寺,哪知普从突然不辞而别。擎宗和尚回到嵩山少林寺,尽心尽力传授少林棍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教出了上百个高手,擎宗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高僧。

俞大猷回传少林棍,就成为武林中的佳话。

据说,10多年后的一天,俞大猷在北京城里的军营中又见到了宗擎和尚,原来宗擎是专门来向俞大猷禀报少林寺武僧习练棍术的情况的。

宗擎说,现在已经有百余人深得“俞公棍”要诀,看来这精妙的棍术在少林寺内不会再次失传了。

俞大猷很高兴,后来还答应了少林寺僧为寺里新建的“十方禅院”撰写创建碑记的请求,欣然提笔,写下《新建十方禅院碑》,把自己与少林寺和少林棍的这段渊源记了下来。

[旁注]

泉州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厚集、古迹众多、文风浓郁,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杨家枪全名为”杨家梨花枪“,《宋史》卷四七七《李全传》载“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在明代,杨家枪名声很大,被誉为最上乘的枪法,古代兵书《武编》、《纪效新书》、《阵记》等书均有记载,是为当时山东等地专习。

蛟龙蛟和龙是不同的生物,蛟龙是蛟和龙交而成。龙是我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且小者名蛟,大者称龙。蛟龙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成为凌驾于真龙之上的神龙。

俞大猷不仅回传了少林棍法真功,还利用公务之余,把他少年时跟师父李良钦学的少林棍,结合自己多年演练的体会和临阵克敌制胜的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剑经》。因为俞大猷是将棍当做长剑,剑经就是棍经。

《剑经》一写出来,俞大猷的少林棍法就天下闻名,称为“俞公棍”,《剑经》也成为明代以来的武术经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