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货币和实际货币

急!!

将货币需求细分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是在通货膨胀或物价变动的条件下产生的。如果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就没有必要再去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所谓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如 1万美元, 5万元人民币, 8000英镑等。通常以 M。表示。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n一 ’H。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实际信币需求剧股7MMwaM影响,而名义货币需求则没有。举例来说,假设L期时的货币需求为1000亿元,T;期时生产、流通规模和实际财富水平与TO或相比未变而物价却上涨了1倍,也就是说全社会的商品、劳务的名义价值增加了1倍。这时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货币存量必须增加1倍,以满足社会生产和流通的需要,即名义货币需求量由L期时的]000亿元增加到“期时的2000亿元。但这冰增加只是适应物价上涨幅度在名义上的增加,就经济成长过程本身所提出的实际货币需求并没有变,仍然是 1000亿元。 对于货币需求者来说,重要的是货币所具有的购买力的高低而非货币数量的多寡,因此,他们更为关注实际货币需求;但在物价总水平有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区分并研究名义货币需求对于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