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货币需求和名字货币需求的计算公式

如题所述

实际货币需要量=(一定时期中待销售的商品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名义货币需求=Ms=B*m,
式中,Ms代表货币供给量;B为基础货币;m为乘数。
m=[(C÷D)+1]÷[(C÷D)+(R÷D)]。
式中,m为乘数;C/D表示现金提取率;R/D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
拓展资料:
实际货币需求是“名义货币需求” 的对称,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余额,即用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物品及劳务来表示的货币数量。故实际货币需求又称作“实际货币余额”。一般在比较GNP增长时,多采用实际的而不是名义的货币需求指标。名义货币需求量与实际货币需求量的比值,即为一般物价水平指数。
由于包含物价因素在内的名义货币需求不能直接反映公众的真实需要,所以人们更注重或考察得更多的是实际货币需求。仍以最简单的交易方程式为例,由于1/V可表示为k,代表国民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份额,因此:
实际货币需求(aggregate monetary demand)不同于名义货币需求的是,它只随k、Q的变动而变动。当实际收入(Q)越高时,实际货币需求越大,同样,持币率k越高时,实际货币需求越大。若设定Q、k在短期内不变,则实际货币需求为一恒常值,即:
凯恩斯在肯定实际收入或产量对实际货币需求具有决定影响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了利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因此,实际货币需求被视为实际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即:
式中实际货币需求、实际收入及利率的关系如图。图中实际货币需求(f)向下倾斜,表明它同利率的反函数关系。实际货币需求由f(y1)向f(y2)的位移,表明它同实际收入的正函数关系。
名义货币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的对称,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适应物价增减幅度在名义上增减的货币需求,亦即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其中Md是名义货币需求,P是价格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实际货币需要量=(一定时期中待销售的商品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名字货币需求=Ms=B*m
式中,Ms代表货币供给量;B为基础货币;m为乘数。

m=[(C÷D)+1]÷[(C÷D)+(R÷D)]
式中,m为乘数;C/D表示现金提取率;R/D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