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问题?

如题所述

发挥学科特点,重视以史为鉴浅谈历史学科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初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未来的文盲不在是一个不识字的人,而是一个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课改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环节。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打破传统的“教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模式,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现代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历史教师仍习惯于“满堂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死记条条硬背框框,历史学科的改革力度不大。就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看,“课上画条条,课下背条条,考后全忘掉”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学的死,记得苦,简答题死记硬背,机械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低落,参与课堂学习少。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历史教学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子课题研究实验。在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活动为主角”,用历史故事、历史活动、等活动,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学中打破了旧有以“接受性”、“结论性”“填鸭式”为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提倡让学生在“探究”、“发现”和“讨论”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注重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活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技能历史观念,学会分析历史现象。二、研究方法和步骤。1、明确现状,寻求突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熟悉、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在活动中激发创造性和求知欲。实验前,我们进行了学生学情调查问卷和学生评教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中的困惑,学习历史的方法习惯等。认真钻研充实理论,领会课改的精神,学习课标的要求,进行洗脑工程,转换教师角色,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研究商讨教学对策,达成共识,制定了子课题研究计划,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方法、手段和要求。在实验中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保证课题的成功。我们集中备课,相互听课,互相评课。经常与学生交谈,听取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看法,在与学生交流中发展,在共同交流中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反馈,及时研究对策,注意灵活解决教学中发生的突发事件。2、实验内容:注重将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比对照实验。“被动学”与“主动学”“灌输”与“导学” “精讲精析”与“满堂灌输”“照本宣科”与“学生创造”进行对照,分析不同方式的不同效果。现在每个年级六个班。两个班以教师讲为主,四个班以学生学为主,两种学习方式同步并存。进而观察研究不同方式下的学生的态度、兴趣热情、效果等不同,,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平时成长记录、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估等,分析学生的成长变化,研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步骤、方法、必然性及对教师备课、上课、教材处理的要求,明确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方式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三、具体操作要求与实践1) 指导方针:在教学中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落实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胆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2) 课题实施目标:力求通过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落实,使学生喜欢历史,愿意学习历史,产生浓厚兴趣,能扎扎实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历史知识扎实牢固,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学生积极性得到发挥,会评判历史事件,能分析历史现象,从历史人物、事件得到有益的启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升华提高,达到“以史为鉴,学史明智”的良好效果。3) 课堂要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抓好师生互动,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宣扬“我参与、我快乐”“我学习、我成长”“我研究、我进步”“历史课堂我主宰,我的历史我掌握”“今天的拼搏,明天的潇洒”的学习气氛。注重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注重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会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作为教学中的侧重点;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四、重点研究落实三种学习方式:1] 自主学习方式。新课程理论注重宏扬人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自学能力,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即“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简而言之,就是强调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即强调自主确定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学,制定学习进度;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控学习内容;自我反馈学习效果。如何抓好自主学习?第一,教学中我们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全员参与,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保持旺盛的探索力。第二,提供学习的机会,相信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权,学习目标让学生提,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测试习题让学生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权,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把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向学生讲明思考的方向,给学生以自主探索的时间,开动脑筋,主动学习。第三、真正落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新授课中,我们经常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激发学生动机,鼓励他们过关斩将,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善于释疑。通过自学发现出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从而为教师精讲精析作好铺垫,为学生的团体合作共同闯关,作好准备。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真正作到“书写自己的历史,创造灿烂的明天”。当然教师要做好助手、帮手,当好引路人,为学生铺路搭桥,督促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2]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指导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如合作讨论历史问题,小组调查历史现象,团队竞赛历史游戏、历史谜语、合作制作(仿制文物、科技成就表、历史年代图表、)合作扮演(历史短剧)演讲比赛等。合作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合理分组、明确任务、把握时机,规范学生操作、加强指导、注重评价。具体为,创设历史情景,诱发合作愿望。鼓励进取,“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激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没有明确的目的,合作的愿望,学生的合作,分组往往会流于形式,为此凡需要合作的学习时候,我们都创设相应情景,来诱发学生参与,如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一课学习是,我们通过展示运河图片,创设运河今景,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大运河开通的背景条件前因后果等。总之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剖析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的感受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畅谈想法,学生往往愿意参与,“话越说越透,理越辩越明” 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观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甚至宽容学生某些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并进行疏导、调适。比如在讲“隋炀帝与大运河”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隋炀帝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有些学生根据所学指出:“隋炀帝虽然残暴奢侈,生活腐化等 ,然而不能因此抹杀他在开凿大运河中的贡献。”“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以一个初中学生,能够持着不是全盘否定的态度去看待这些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实属可贵。比如在七年级我们开展了隋朝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隋炀帝和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坏皇帝?如何评价武则天?颤渊之盟该如何评价?等辩论会,开展历史辩论台,通过提前布置分工,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展开交流,在辩论中大现身手,以理服人,因事明理,令听者茅塞顿开。我们依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全员参与,使学生明确了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了历史的事实,加深了对知识的系统化掌握、专题化理解。通过学习如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等知识,形成了维护祖国统一为荣,分裂祖国为耻的荣辱观,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合作学习方式特别适合于复习课、练习课等,通过分组学习,达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灵活化,熟练化。在相互的讨论中,互相启发,分组介绍本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变化,重新回到历史的天空中,去了解当时的历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板报、手抄报、小组表演的形式,展示小组的发现,表演历史剧学生影响深刻。复习课的快节奏在分组学习中得到体现。3]探究学习方式。历史学科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选择和确定与历史有关的主题,自主的搜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从而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包括:选定和确定问题;搜集和处理资料,推导结论,表述结论等。选择探究学习的内容不能盲目随意,要依据教材内容,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引起探究的欲望,联系现实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要领:质疑,发问、联系、求解、领悟、核实、验证。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 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七年级下册我们重点组织学生探究了下列问题:唐宋元明清时期发生在聊城历史的事件,如永济渠的开凿,肖城遗址,会通河;聊城与运河的兴衰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调查研究,让学生畅谈认识收获,展示收集的资料,交流探究成果从而关注历史,学习历史。在历史活动课中,探究性学习方式也非常重要如,活动三,制作历史示意图。学生明确问题后,分组后根据要求进行个人、小组探究,然后将探究的成果,共同研究,交流提高、集思广益,互相修改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同学,壁报、手抄报等,丰富多样,充分显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说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的程度是非常熟练的,灵活的,。通过活动,他们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合作意识,学会了探究的本领。复习阶段引导总结,前后联系,如分析汉代的丝绸之路、唐代“海内存知己”、宋元海外交往广,明朝郑和下西洋、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对当代社会改革的启示。分析开放富强。锁国落后的影响。联系社会热点分析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发展意识、进取意识。不但理解历史事实,而且学会分析事件原因。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要求。要勇于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新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应明确历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学生记住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历史的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时代的变革,教材的改变需要教师自觉扩充知识面,掌握新信息,及时在时代的发展中改变。自觉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只有掌握较强课堂组织力,灵活驾驭课堂,全方位指导,营造学习气氛。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展望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水平积极性。从学生团体看,实验班中96%选择喜欢历史学科,上课时争相发言达到85%以上;从学生个体看,个别整体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 恢复了在历史学习中的信心;小组合作成果显著,小组间团结协作,争先恐后。第二,增强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经过自己的思考而形成的见解正是创新本质的体现。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都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三,有利于历史学科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处于初步阶段,仍然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继续探索,继续研究。以其更大程度的解放学生,真正作到学史明智的目的。修改 教师要热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为师德之体,无爱便无教育”“知其心症,对症下药”关心成长、关心未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心困难学生,注重情感交流,沟通,建立新的生活交接源,进而克服困难,战胜痛苦,形成新的生活。关心理解学生,爱默生认为“成功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尊重情感,控制情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