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是:

1.大学生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首先,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强了竞争压力。其次,全国每年都有很多人从工作岗位下岗,他们也在努力寻求再就业,与毕业大学生也展开了竞争。

2.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3.知识沉旧,转化率

被调查的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4.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5.毕业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

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不学无术或者学无所得,没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力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因而无法实现就业。

6.大学生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7.学校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4

1、大学生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首先,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强了竞争压力。其次,全国每年都有很多人从工作岗位下岗,他们也在努力寻求再就业,与毕业大学生也展开了竞争。

最后,由于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不愿从事一些待遇相对低的工作,以致于不能让自己实现就业,而苦苦追求待遇高的工作,最终都因为能力不足,竞争不过而失败。

2、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3、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被调查的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至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

“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4、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5、毕业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

导致就业难。首先是因为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不学无术或者学无所得,没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力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因而无法实现就业。

其次是因为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一些公司和企业也相应地提高了标准和要求,严格的挑选毕业大学生,寻求专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

6、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

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7、大学生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农业人才需求错位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的最突出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31

原因1.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世纪9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万人预计到1996—21年平均新增145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3年212万,24年达到28万,25年将超过3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原因2.部分大学生对学校的对口就业安排过于依赖。

因为学校与一些专业对口的公司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安排一些优秀毕业大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公司企业去工作,以致于一些大学生对学校的工作安排形成依赖心理,不愿意到拥挤的人才市场去进行面试,导致自己迟迟无法实现就业。

原因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4.大学生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原因5.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2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对策

对策1.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策2.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

第一,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相对于经济增长,政府在劳动者就业中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责任要求政府在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公平与效率中树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并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的增长。第二,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在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的时候,政府的疏导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政府要在宏观上对人才培养的规模、方向进行预测调控,引导专家对将来的就业形势和需求进行预测,以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还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保障就业学生的公平竞争。

对策3.大学生自身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自立自强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验时,应该坚定信念。首先,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理性决策,摒弃传统的择业观念,正视自己的工作目的,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其次,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全面锻炼,以面对更多的挑战。再次,敢于自主创业。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大学毕业生也可以是创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创业带动就业,对自身和整个就业局势都有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毕业身自身的全面发展。最后,提升个人心理素质。要注意培养自信心,克服来自各种因素的干扰,尽量排除自卑畏怯、急功近利、依赖等不良情绪和心理,正确对待就业挫折,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对策》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提升自己,在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第3个回答  2021-12-30

    在当前社会,考上大学比以前更加容易,但是我们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却比之前更难,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呢?

    大学生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首先,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强了竞争压力。其次,全国每年都有很多人从工作岗位下岗,他们也在努力寻求再就业,与毕业大学生也展开了竞争。最后,由于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不愿从事一些待遇相对低的工作,以至于不能让自己实现就业,而苦苦追求待遇高的工作,最终都因为能力不足,竞争不过而失败。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被调查的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毕业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
    导致就业难。首先是因为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不学无术或者学无所得,没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力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因而无法实现就业。其次是因为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一些公司和企业也相应地提高了标准和要求,严格的挑选毕业大学生,寻求专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大学生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第4个回答  2021-12-30
第一、选择迷茫,挑三拣四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许多大学生读书已经有很多年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所谓的“智囊团一份子”,他们认为自己是有文化的人并且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因此他们自以为是一个比较有上进心的人,并且要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

在找工作时,他们也不愿意做工资太少的工作,这也是很自然的。他们不愿意在比较远的公司上班,甚至也不愿加班。简而言之,大学生对理想工作的要求很高,一般很难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第二、自身的实力不足

大家都知道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状况,除了一些重点大学以外,没有多少学生在真正的努力学习。在上学的时候,没有做到努力学习,在各个方面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找工作的时候,许多大学生会发现以自身能力不能满足招聘单位提出的许多就业要求,从而感到气馁。

因为当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只知道玩游戏找乐子,工作场所所需的许多基本技能(例如办公软件)也没有学会。因此,如果我们连这种日常办公技能都不了解,还如何找到工作?所以在此警惕在校的大学生,一定要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时间,多加学习,以防进入职场落得一无所知的下场。

第三,年轻人没有该拥有的斗志

大家都知道,找工作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只要自己足够努力,总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实是,很多人并不想努力,只想不劳而获。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在此可以有这两个解释的原因:

1、家庭没有压力。有些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因此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家庭来源。如果家庭条件是比较好的,那么他们将没有太大的财务压力,这将导致大学生就业后不想就业的欲望愈发萌生。如果大学生依然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这样就很难找到工作。

2、没有自身应该有的志向。内在的动力是最重要的,如果大学生对自己的追求不加以提高,并且态度不够积极,就很难打动面试官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