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宫争论

如题所述

传统观点认为,伊尹放逐太甲的故事被后世赞誉,文献中有详细的记载。《尚书·太甲上序》记述道:太甲即位时政事不明,伊尹将其安置在桐宫,三年后太甲回归毫邑,伊尹因此创作了《大甲三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则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仍辅佐他,太甲并无怨言。儒家以此事赞美伊尹的“大仁”和“大义”。

然而,怀疑论者自战国时期就开始质疑这一传统说法。《孟子·尽心上》中,公孙丑对此表示怀疑,他提出:“如果君主不贤,臣子是否可以放逐?”在古代,君臣关系是严格遵循的,伊尹作为臣子放逐君主,除非是极端情况下的权谋篡位,否则在正常情况下是违背礼法的。孙淼在《夏商史稿》中也对这一事件表示疑问,指出伊尹作为贤人,不大可能进行篡权行为。因此,后世儒家为伊尹的行为辩解,将其描述为教导君主的手段。

否定观点则揭示了伊尹放逐太甲事件的另一面。《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执政七年,期间太甲逃出桐宫,杀死伊尹并重立其子伊陟伊奋,分配了伊尹的田宅。《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也有相似记载,表明伊尹放逐太甲是为了自立,并非教育而是篡位。因此,伊尹放逐太甲并非传统的教训故事,而是篡位之争的实录,太甲后来夺回了王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