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vs咏春

我正在学习咏春,我感觉其手部动作十分科学、且技术丰富。但是我担心咏春的步法不够灵活,不适合街头自卫实战。

另外,有一修炼咏春10年的老师告诉我,鉴于我学拳以自卫的目的,我该学拳击。我29岁了,爆发力相对不错,100m12秒左右。

期待高手的意见,我该学什么?谢谢!
还有,请告诉我二者中更适合街头格斗的那个拳术为什么更适合,谢谢
我的咏春老师说:咏春在1vs1时特别有优势。
我自己看了网上视频,感觉拳击那种用体重打人的方法,身体移动更迅捷,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适合街头一对多的实战。
另外,我不同意一些朋友认为技术全面才好。特种兵的格斗就是几个动作搞定对方。国外咏春练习者用于实战的招式中,日字冲拳占了60%都不止。

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绝对没有攻击任何人。以武会友。

第1个回答  2009-04-21
只要练好了,什么都可以
第2个回答  2009-04-18
恩,不知你听过没,八极拳.我个人认为八极拳既有爆发的拳击招式,同时也会有以柔克刚的味道.上网查查看吧,或许合适...
第3个回答  2009-04-17
拳击运动的特点
拳击是运动员双方通过两只拳头的对抗,进行体能、技术和心理的较量。拳击竞技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两人在正方形的绳围比赛场地中,戴着特制的柔软手套,按一定的规则和技术要求,进行攻防对抗。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制手套的两只拳头,攻防的目标只限于对方腰髋以上的身体部位。 拳击被人们称作是“艺术化的搏斗”。
拳击的比赛规则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国际业余拳联 (AIBA)自1997年开始实行的新规则中,规定业余拳击比赛实行5个回合制,每个回合打2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职业拳击比赛一般是实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间休息1分钟。业余拳击比赛主要靠技术得分来判定胜负,所用拳击手套大而且厚,比赛时运动员要穿背心、短裤、软底拳鞋、戴护头盔。职业拳击比赛主要靠强烈攻击或将对方击倒判定胜负,被击倒一方如果在10秒钟内不能站立起来恢复比赛,就判对方获胜;比赛时职业 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头部不戴头盔进行比赛。业余拳击比赛设有12个级别,职业拳击比赛设有17个级别。
拳击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人们对拳击运动的不同看法。拳击是人对人的竞技项目,因而比赛时表现出来的打和被打,以及产生 的伤害后果,特别是职业拳击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场面,在许多人的思想上产生极大的异议。使得许多人呼吁取消拳击比赛。
由于拳击需要肌肉的强大爆发力,需要完善的技术和战术, 所以,拳击是最复杂的竞技运动之一。比赛时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要求运动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同时还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利用强有力的身体和娴熟的技术、多变的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守。不仅对拳击爱好者和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增强拳击爱好者和拳击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这是拳击运动具有的最明显、最优秀的特点。

《咏春》
武林绝学数咏春,
刚柔相济泣鬼神。
寸劲突发人难躲,
凤眼柳叶夺人魂。

咏春拳的特点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zheng、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
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膊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zheng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zheng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
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zheng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 收zheng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zheng屈曲是为收zheng。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
①不消“过笼”: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若对方用桥手消我们之攻击,我们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③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失形”者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
④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炼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炼。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
(1)锻炼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炼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炼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炼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感觉者乃是当双方桥手相接后,对方有没有破绽和空隙,对方力度之方向和转变如何,以及对方之攻击和防守中有没有破绽等所有“资料”的体会。咏春拳特别注重感觉和反应。我们认为用眼吸收后而发出之反应是较桥手相接后感觉之反应慢。因为从眼看到要经神经线传上大脑,然后大脑才下命令去作适当反应。然而桥手相接之感觉反应乃是走捷径的经由脊骨神经而发出的,所以反应较快。经过适当锻炼后桥手相接之感觉和反应当会达到。
第4个回答  2009-04-15
散打
第5个回答  2009-04-15
除非拳击一下搞定你 你可以用腿保持距离 他怎么接近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