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过年吃什么?老北京春节吃什么求解答

如题所述

1. 从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忙于拜访亲友,互相拜年,送礼,参加庙会和厂甸。初五,北京人称其为“破五”,在这一天,百姓会“送穷”,商人则开始“开市”(正式开业为初六)。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意味着一年内不会遇到“小人”,一切都会顺利。
2. 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认为春节才真正结束。北京人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难以抹去的民俗文化,它包含了家人团聚的温暖,辞旧迎新的轻松和希望,这是一个充满了欢乐和美好理想的古老传统节日,已经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因此能够延续两千多年至今,并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向后人向世界传播这古老的民族文化信息。
3. 北京民谣中提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这是春节前首先出现的食品,包括糖瓜和关东糖等小食品,由麦芽糖制成,甜中带点酸,在当时并不富裕的生活中,这是非常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虽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但这些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赂”,自然成为了孩子们的口中之物。
4. 北京人在过年时特别讲究,有民谣唱道:“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其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都是春节期间老北京的美食。
5. 除了以上几种食物,春节期间当然还有更多丰富的美食,如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过去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6.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7.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为名的供品和传统食品,几乎全保留下来了,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
8. 如今的春节,餐桌只能用“丰盛”一词来形容,什么川鲁大菜、生猛海鲜,都会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讲“新派”空培的人家还会到大饭馆里去“撮一顿”来喜迎新春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