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如题所述

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儿童进行观察训练。家长每隔一段时间都应进行一次针对观察力的专门训练,比如说去哪个地方游玩,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做什么,每个人心情及面部表情、动作等,这样做会让孩子更加认真,更加细致的去观察看到的事物。
2
/6
使儿童明白此次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以此来使提高观察效果。有相关实验表明,当告诉儿童明确的观察任务,观察效果越好。所以在儿童观察前,家长可以先明确具体的告诉孩子要观察哪些内容,这样收到的成效更好。
3
/6
注重对孩子观察兴趣的培养。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海洋馆、动物园等地方去参观游览,给他们仔细讲解,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会让孩子对观察产生兴趣。还要不断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启发思维。
4
/6
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1)观察前应使儿童有必要的知识准备。所有的观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上的,如果儿童对于要观察的事物缺乏了解,自然就产生不起兴趣,效果就更一般了。(2)指导孩子按计划、按一定规律去观察。儿童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家长应根据孩子状况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要有规律,如先整体后部分、先轮廓后细节、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等。(3)启发孩子在观察时多开动脑筋,有助于提高孩子智商。
5
/6
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对象的特点。每个事物的特点及其在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特点都不尽相同,家长要对孩子多加引导,做更具体、更细致的观察。还可以知道儿童进行对比性的观察,通过对比,活跃思维,使儿童对他们的特点印象更深刻。
6
/6
最后,要教导孩子做好观察总结。一次观察完成后,要让孩子进行一次总结,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总结内容包括此次观察任务是否完成,观察所得,自己思考内容等等,通过总结提高观察力,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一切,做到多看、细看、反复看,学会全面地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那么,怎样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拼音,充分利用了拼音,情景图和儿歌,这些内容有的贴近儿童生活和情感,具有趣味性。
在拼音教学中,学生认读拼音字母是很抽象的,一味地教读,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光教不利于记忆,而把字母的形状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体形状联系起来,编成歌诀,能帮助学生记住字母,也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从看图中培养观察能力
语文》课本上精美的配图诗文,渗透了爱祖国、爱亲人、爱自然、爱科学等思想情感,它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画学生很感兴趣,有利于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说出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每组推选代表回答,也可以鼓励学生找出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从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是写字的基础,只有认识了字,才不会写错。可是,低年级的学生对字形的结构观察是笼统的,他们写字时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画,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点,或者某一笔不出头时他却写出头了等等。因此,只有让学生细心观察,找出形近字的异同,这样才会记得更牢,写得正确。这既能辨别形近字,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
四、课外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
不仅在课上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还启发学生课外也时常进行细心观察,如天气变冷时,同学们衣着有什么变化,其他事物有什么变化。比如学了《我在野外迷了路》一课,要求学生观察树木枝叶的稀稠、积雪哪一边化得快,从而判断方向,从中认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总之,无论是插图、拼音、汉字,还是课外活动,尽量让学生观察,利用各种途径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做到看细、看全,为识字和阅读奠定基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