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如题所述

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及方法/步骤,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及方法/步骤

一、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

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四、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怎样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力即人们全面、深人观察事物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意味着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迅速而锐利地捕捉事物的各种特征和细节,并有认识和掌握各种新鲜事物的永恒热情。要使自己观察力敏锐,必须做到:

方法/步骤

1、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促使自己主动持久地观察。

2、有明确的观察任务,把其知觉和感觉严密组织起来,指向和集中于要观察的事物。

3、必须有周密的计划,以利观察细致周到。

4、具备必要的知识,以便对事物的观察更全面、深入。

5、要学会各式各样的、科学的观察方法。

6、要提高语文水平,以利于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研究。

7、随时记录、整理和总结观察所得的材料。有的人经常写“观察日记”。这是个好办法。

8、认真上好实验课。实验是观察的最好课堂之一,要克服依赖性,主动地去操作、观察和思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一切,做到多看、细看、反复看,学会全面地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那么,怎样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拼音,充分利用了拼音,情景图和儿歌,这些内容有的贴近儿童生活和情感,具有趣味性。
在拼音教学中,学生认读拼音字母是很抽象的,一味地教读,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光教不利于记忆,而把字母的形状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体形状联系起来,编成歌诀,能帮助学生记住字母,也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从看图中培养观察能力
语文》课本上精美的配图诗文,渗透了爱祖国、爱亲人、爱自然、爱科学等思想情感,它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画学生很感兴趣,有利于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说出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每组推选代表回答,也可以鼓励学生找出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从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是写字的基础,只有认识了字,才不会写错。可是,低年级的学生对字形的结构观察是笼统的,他们写字时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画,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点,或者某一笔不出头时他却写出头了等等。因此,只有让学生细心观察,找出形近字的异同,这样才会记得更牢,写得正确。这既能辨别形近字,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
四、课外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
不仅在课上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还启发学生课外也时常进行细心观察,如天气变冷时,同学们衣着有什么变化,其他事物有什么变化。比如学了《我在野外迷了路》一课,要求学生观察树木枝叶的稀稠、积雪哪一边化得快,从而判断方向,从中认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总之,无论是插图、拼音、汉字,还是课外活动,尽量让学生观察,利用各种途径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做到看细、看全,为识字和阅读奠定基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2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义务教育大纲明确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这既是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目标的具体化。从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入手,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从根本上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小学生感知的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缺少系统的观察能力的特点,在作文训练中我着力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思维、表达的具体方法,层层深入,注意衔接,每一次的训练都有具体不同的要求。
(一)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
观察主要是看,但不光是看,还包括耳听、鼻嗅、口尝、手摸、皮肤的感觉。如观察春天的景物,眼看远山近水,耳听鸟语虫鸣,鼻嗅浓郁花香,皮肤感受温暖的春风。若把观察只是理解为看,未免太狭窄了,那样得到的材料也是片面的。
(二)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观察有顺序有助于抓住事物的联系,作文才会有条理。教材在教学的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正是抓住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从内容入手。
观察文具、玩具、小型工具,小型工艺品,观察动物、植物的外部形态等静物,我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概括归类,逐步认识到,从实际出发,一般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按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观察植物,往往先看它整个的模样、大小,再看平时是什么样儿?风吹起来是什么样?然后再深入一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最后再整个儿看看。观察动物外形,先观察这动物总的形状怎样,然后再从头、眼、耳、鼻、口、牙、羽毛,到上下肢、爪子、尾巴等部分的顺 1
序依次观察。而观察事物活动与发展过程中的行动状态,则主要就注意时间的变化,要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弄清楚“先怎么样,后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总之,观察有一定顺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会层次分明,让人看了头绪清楚,印象清晰。
(三)指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所谓多角度观察,就是对指同一事物,或不变立足点,只变换所观察事物的位置、方向的观察,或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上,对一个事物进行,或正面看看,或侧面看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细致观察。的确,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很难一眼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象。我们一定熟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所说明的深刻哲理。我们也许还记得《画杨桃》这篇课文吧,课文中的“我”由于与同学所处的角度不同,把杨桃说成是三角形。所以,为了全方位、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四)指导学生充满激-情地去观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是对生活的再发现、再认识的过程,写作的一切来源于生活。一个从未去过北方的南方学生要写塞北风光,即使他的文采再如何超凡,想象再怎么奇特,也难以完成这“无米之炊”。因此,写作首先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正如罗丹所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会疑惑,生活中处处有美,但我怎么去发现呢?为什么我的眼睛就没有发现呢?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活处处皆学问。譬如摆在教室角落里的扫帚拖把、日光灯等,校园里的桂花树,校门口的文化长廊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平常事、平常物,如果用心去观察感受,都会发现它的美。孩子喜欢小动物,马路上见到小蜗牛也不禁拾起抚玩,有的还到小河沟边捉小蝌蚪饲养。这时老师不妨也和他们一来观察。
“你们喜欢蜗牛呀?很好。谁能告诉我蜗牛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发现的?它到底什么模样、什么颜色,头上有什么?脚有几只,尾巴呢。”这一问,同学们都围在玻璃瓶前七嘴八舌说起来。第二天写《小蜗牛》《小白兔》《放鸽子》《养蝌蚪》一篇篇清新活泼的作文送到了我的案前。
有一次一个学生写“我的妈妈”,文章写道妈妈每天早出晚归的工作,晚上送自己去医院看病,关心自己的学习等等。文章显得有些平淡。我问他:“你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想了一会说:“勤劳,很爱我!”我说勤劳爱子女是普天下所有妈妈的共性,你的妈妈有着怎样独特的个性呢?比如你的妈妈的喜好,她的性格,对你的爱所表现出来的一举一动,你是否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体会?那个学生说不出来。写人的文章写不出人物个性,感情平淡思想性不强,这样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对于自己最亲近的人,有些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有一个普通的概念性的认识,这不能不说令人遗憾或是悲剧。我给这位学生布置 2
《如何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