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函数极值时 判定一个驻点是不是极值时 定理2(第一充分条件)和定理3(第二充分条件) 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用定理3时 当二阶导函数等于0时 还不能判定Xo不是极值点? 那么做题目时直接用定理2不是更方便吗?如果用定理3可能还要做二步判定 而用定理2只需要一步 那为什么还需要定理3呢?

1、一阶导数=0,二阶导数=0的时候,当然有可能不是极值点
比方说f(x)=x³这个函数,f'(0)=0,f''(0)=0,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都是0,但是x=0不是这个函数的极值点,这个函数在R上都是单调递增的,没有极值点。
所以有这样的反例,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都是0就无法说明一定是极值点。
2、至于为什么要有这样两个,甚至更多个判断定理,当然是各自使用的情况不一样。
有的函数,二阶导数不为0,且容易得出来,那么就直接针对该点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即可判断。没必要去求左右邻域内的导数并判断符号。这时候就用定理3
有的函数,在判断的点处没有二阶导数或一、二阶导数都没有,那么就无法用定理3,或者在判断点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都是0,也无法用定理3,这时候,就只好用定理2来做了。
关键是,所谓好不好用,不是看所谓的“一步到位”。
定理2,虽然是“一步到位”,但是不能只判断该点一个点的导数,必须判断左右邻域内的导数。真要做起来,未必多简单方便。
定理3,虽然没有“一步到位”,但是只针对判断点一点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其他的东西。所以未必就不方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