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博学多才的皇帝是谁

如题所述

博学多才的皇帝——萧绎
萧绎(508-554),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朝梁画家,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名七符。武帝萧衍第七子。生眇一目,既长好学,博涉技术。善绘佛面、鹿鹤及景物写生,以及善画外国人物形象。尝画《圣僧像》,萧衍为之题识。又画《宣尼像》,并自书赞。时人谓之“三绝”。出任荆州刺史时绘《蕃客入朝图》,描写25国使者不同的相貌与服饰。唐代张彦远疑《职贡图》即是《蕃客入朝图》。
萧绎,即南朝梁元帝。文学家、学者、书画家。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封湘东郡王。初为宁远将军、会稽太守,入为侍中、宣威将军、丹阳尹。普通中,出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中大通四年(532),进号平西将军。大同中,进号安西将军、镇西将军,人为安右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太清初,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等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侯景寇没京师,奉密诏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进位相国,总百揆。征兵湘州,讨斩湘州刺史河东王誉。依附西魏、北齐,出兵击破景。以大宝三年(550)十一月即位于江陵(今属湖北),改元“承圣”。在位三年。西魏伐梁,为西魏军所擒,次年被杀。明年,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
元帝聪悟俊朗,五岁即能诵《曲礼》上篇。既长,好文学,工书画,又通佛典,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性不好声色,颇有高名,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之交,致力于编纂和著述。今存诗一百一十余首,赋九篇,所作轻艳绮靡,风格与简文相近,属典型的齐梁风格。但有些诗,如《折杨柳》、《咏阳云楼檐柳》,清丽自然,音调谐美,咏物写景较成功。生平著述甚多,最重要的有《金楼子》,全书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卷,至明代已逐渐散佚。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六卷,后收入《知不足斋丛书》。其《序》及《立言篇》在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提出“文”的标准应为“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即文学作品需具备文采、音律、感情等因素,突破了过去“文笔说”囿于有韵无韵的局限。他如《聚书篇》、《著书篇》中记载书籍源流和自述著书的辛勤,都可见出作者对文学和典籍的爱好。著有《汉书注》一百一十五卷、《内典博要》一百卷、《周易讲疏》十卷、《老子讲疏》四卷、《金楼子》十卷、《怀旧志》九卷、《连山》三十卷、《玉韬》十卷、《补阙子》十卷、《洞林》三卷、《全德志》一卷、《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显忠录》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湘东鸿烈》十卷、《筮经》十二卷、《研神记》十卷、《古今同姓名录》一卷、《式赞》三卷及《贡职图》、《荆南志》、《江州记》等,撰文集五十二卷、小集十卷。不少著作实出于门下文人之手,但也表明他对文学和学术的重视。文集久佚,明张溥辑有《梁元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萧绎好文学,博览群书,又通佛典,致力于编纂和著述。著述中最重要的是《金楼子》,全书15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为10卷,至明代逐渐散佚。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6卷,后来为鲍氏收入<知不足斋丛书>中。《金楼子·立言篇》在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文的标准应该是“绮□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即文学作品需要具备文采、音律、感情这些因素,突破了过去文笔说的仅仅拘于有韵无韵的局限。其他如《聚书篇》、《著书篇》中记载书籍源流和自述著书的辛勤,都可以见出作者对文学和典籍的爱好。
萧绎著有文集52卷、《汉书》注释、《周易》讲疏、《老子》讲疏等共360余卷。这些著述有不少出自门下文人之手,但也表明他对文学和学术的重视。文集久佚,今有明人张溥的辑本《梁元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其作品属于典型的齐梁绮丽风格。
曾画《圣僧像》,萧衍为之题识。又画<宣尼像>,并自书赞。<蕃客入朝图>。描写三十五国使者不同的相貌与服饰。还有<文殊像>、<游春苑图>、<鹿图>、<鹣鹤弄陂泽图>、<芙蓉湖醮鼎图>等六卷,辑入<贞观公私画史>。<职贡图>,辑入<历代名画记>,张彦远疑即<蕃客入朝图>。宋元符元年(一○九八)赵令畴得之,辑入<德隅斋画品>。他的著作有<山水松石格>一篇,阐述体现物象的远近、四时变化、天气阴晴的画理画法,多有建树。
有《汉书注》一百十五卷,《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显忠录》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怀旧志》九卷,《全德志》一卷《研神记》十卷,<同姓名录>一卷,《补阙子》十卷,《湘东鸿烈》十卷,《金楼子》十卷,《玉韬》十卷,《连山》三十卷,《洞林》三卷,《集》五十二卷,《小集》十卷。(《南史》五十,刘瑴字仲宝,随湘东王,在藩十馀年。当时文檄,皆其所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3
康熙皇帝
第2个回答  2018-04-03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大字不识,学通古今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一前一后给中国败落留下伏笔
相似回答